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0日訊 11月10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身邊的變化--基本公共服務品質提升”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濱州市教育局專場。邀請到濱州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美,濱州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宗民,濱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梁芳,濱州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負責人馬小川,介紹濱州市教育局提升公共服務品質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李美介紹,2023年以來,濱州市教育局開展了“問需問計走千校”等調研活動,精準摸清“民生之盼”;實施“強作風爭一流”等作風提升行動,強力答好“民生之卷”;“一體化”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收獲更多“民生之贊”,奮力書寫出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新篇章。
答好“優質均衡”答卷,學校面貌更“美”。本年度新建、改擴建9所中小學、幼兒園,投資2.3億元。通過新建學校、校舍改造、梯次補位辦學等方式,多渠道新增加小學一年級學位1.76萬個,有力保障了全市73971名小學一年級新生有序入學。建立規劃總投資4.9億元的“優化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項目庫,納入全市學校(幼兒園)153所、規劃項目1657個,已開工430個項目。全面完成14處標準化考點的升級改造任務。學前教育加速普及普惠,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65.55%,提前完成年度目標。義務教育邁向優質均衡,實施“強校擴優”行動,覆蓋鄉村學校累計456所、覆蓋率100%,省級教育“強鎮筑基”試點達到13個,省市縣三級“強鎮筑基”試點鎮實現全覆蓋,處于全省前列。陽信縣入選山東省首批21個鄉村教育振興實驗區之一。
答好“質量振興”答卷,教育質量更“高”。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學質量繼續保持上升態勢且大幅提升,為近10年來最佳。北鎮中學、濱州實驗中學2所高中獲評“山東省首批省級特色高中”,4個高中優勢學科被評為“山東省普通高中學科基地”,培育出一批全省強校和優勢學科。組建全環境立德樹人宣講團121個,開展宣講活動500余場,助推育人效果走深走實。強化“雙減”成效,實現義務教育課后服務覆蓋率、學生愿留盡留“雙100%”,暑假校內托管服務的受益學生5.07萬人;對全市624家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平安消費”“監管護苗”等專項檢查10余次,持續減輕學生校內、校外負擔。
答好“民生品質”答卷,教育惠民更“實”。為全市21.6萬名學生免除學費及發放助學金1.9億元,為11892名高校在校生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1.3億元,“不讓一名學生因貧困而失學”的承諾持續落地兌現。農村小學生免費飲用奶工程惠及10萬余人。開展“向農村學校送課百節”行動,分學段、5批次組織教研員和骨干教師,為農村師生送課192節。適齡學生在義務教育入學平臺的審核完成時限,壓縮至4天以內,義務教育初始年級共安置外來務工人員、流動人口子女9887人,招生入學更為規范公平。
答好“師資引育”答卷,教師素質更“強”。開展教師隊伍優化提升行動,努力培樹濱州本土教育家,設置“名師計劃”崗位300個,爭取崗位獎勵資金近500萬元;啟動全市第四期“三名”(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培養工程;42人獲評齊魯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入選比例居全省第3位,“培養一個,帶動一片”隊伍建設格局正加速形成。擴引新力量,2023年全市招聘教師1970人,安置382名公費及委培師范生,實現教育人才招引的數量、質量“雙突破”。
答好“改革賦能”答卷,教育品牌更“優”。接續推進集團化辦學改革,將120所鄉鎮薄弱學校全部納入集團化管理,強校帶弱校的效應進一步彰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模式,成立11個產教聯合體及行業共同體,搭建起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雙向奔赴”的賦能平臺;“校企合作”企業突破1100家,新增42個“訂單班”,建立院校實訓基地1056個;圍繞產業新增中職專業17個,職業院校專業與優勢產業的匹配度提升到77%,“雙型”城市建設成形成勢,濱州入選山東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明顯市。助力高等教育改革擴優增效,省內47所本科高校全部參加山東高校濱州行活動,簽約32個校地合作項目,后續接力簽署高校-高中合作協議72項;濱州學院完成首屆碩士研究生招錄,更名山東航空學院已經教育部公示;濱州醫學院濱州校區在校生達到4000人,規模超過2002年兩地辦學前水平;濱州理工學院聯合培養首批碩士生順利畢業;濱州職業學院以優秀等級,通過“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中期評價驗收。
下一步,濱州教育工作將繼續錨定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辦成辦好“全國一流教育”宏遠目標,在學校辦學條件、基礎教育品質、職業教育賦能、高等教育資源、教師隊伍素質、全環境育人質量等各項工作上再攻堅、再提速、再爭優,聚力實現樹一流品質、辦一流名校、建一流師資、育一流人才、創一流環境的“五個一流”,為加快建設品質濱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最美濱州篇章貢獻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