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30日訊 11月底,正值初冬,寒意涌動,在濱州市交通技工學校駕校報名處的大廳里,陸續有群眾前來報考網約車駕駛員從業資格。這是濱州市民顧蒙第二次出現在這里,兩分鐘后,他已經辦理完畢,只需回家等待通知。
兩年前,顧蒙也來申請過一次,但因為要提供無犯罪記錄、無肇事記錄等五六項證明材料,辦理流程繁瑣,無奈之下自我“勸退”。
對于這種情況,駕校教務科科長楊均星感觸比顧蒙更深:“網約車駕駛人資格認定涉及交通、交警、刑警、治安等多個部門和科室,過去這些證明需要學員自己提供,不說耽誤時間,單是跑這些部門,他們就找不到。現在加上顧蒙,駕校這批共統計140名學員信息,一起上交到部門辦理。”
為了不讓群眾多跑腿,2019年濱州市成立改革工作專班,由司法局牽頭開展“證明材料不用跑”改革,網約車駕駛員資格認定正是其中一項。
濱州市司法局局長李玉會告訴閃電新聞記者,所謂的“證明材料不用跑”其實是“第三方”證明材料不用跑。對群眾自身不持有的,需要部門來提供的證明,進行改革。“各種奇葩證明、循環證明可以說讓老百姓非常頭疼,我們的目標是實現群眾零跑腿開證明。”
踢桌腳的科長:每一個細節都要反復推敲
“每次基本提供一到兩百張(證明),得蓋一到兩百個章。”
“你要是總的一張,我們怎么放檔案啊?”
“那我們可能沒法保證反饋時限了。”
在司法局7樓的會議室里,僅因為在證明材料上蓋章的問題,公安和交通部門的工作人員各自強調分工職責,無法達成一致,崔振興感到有些頭大。
崔振興是濱州市司法局執法監督科科長,也是改革流程制定和協調的負責人之一。在改革初期,這樣的分歧幾乎每周都會出現。那段時間,崔振興天天開會,內部會議、部門協調會議、領導小組會議……“會議開了不少,可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原則”眼看著改革陷入停滯,崔振興急了。
“他不太愛說話,有幾次被逼急了,我看到他一個人偷偷在踢辦公桌腳。”崔振興的焦慮,同事看在眼里。
“我們最困難的就是怎么尋找一個平衡點和契合點,既能達到改革的目的,又不違反部門的原則性規定。”即使頭疼轉移為腳疼,崔振興還是得硬著頭皮干下去。“沒別的辦法,只能反復推敲。 ”
為了充分了解各部門的需求,司法局牽頭召開了20余次部門協調會。“我們想以改革專班的名義,打破舊流程,將新流程形成規范,這樣合規性合法性就比較強。”一次討論會上,司法局副局長韓朝暉提出了徹底打破原有流程,制定新流程的想法。
在這個想法的啟發下,改革領導小組制定了協查的流程,印發了《濱州市證明事項協查管理辦法》《濱州市“證明材料不用跑”改革范圍內事項辦理流程》。統一制作協查請求函和回復函,規范協查流程。按照新流程,公安部門收到協查函,核查完畢后,只需要在一張匯總表上蓋章,將結果通過政務內網反饋給交通部門,交通部門將表格多次復印存檔,蓋章的難題迎刃而解。
把麻煩留給政府 把便利留給群眾
10天后,顧蒙接到了駕校打來的電話,他報名已經通過,可以去參加學習了。如今,隨著“網約車證明材料不用跑”改革的日趨成熟,不僅群眾享受到了便利,企業也嘗到了甜頭。“以前嫌麻煩的或者在觀望狀態的學員,很多都來報名了,網約車駕駛員的申請數量增長了大約有1/3。”駕校教務科科長楊均清統計到。
包括“網約車從業資格認定證明”在內,“無不動產證明”、“企業法定代表人無犯罪記錄證明”、“個人養老保險對帳單”等13項證明均已經納入先行開展的改革事項清單。2019年以來,通過開展“證明材料不用跑”改革,濱州市確立了線上信息共享加線下協查互為一體的證明材料不用跑機制。截至目前,濱州市累計為企業和群眾開出各類證明材料5.7萬件次。
“證明材料不用跑”改革背后體現出政府機關職能轉變。過去由群眾到各個部門去審核蓋章,現在變為部門之間的流轉。“通過我們部門來跑,來代替群眾跑,減輕群眾的負擔。”濱州市司法局局長李玉會告訴閃電新聞記者。
“把麻煩留給政府,把便利留給群眾。證明材料不用跑改革要以刀刃向內的決心,打造服務型、法治型政府,提高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濱州市副市長趙永生總結道。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