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0-11-30 14:55:11
濱城區市西街道位于新老城區結合部,現有駐街道各級人大代表27人。近年來,市西街道人大工委聚焦人大陣地建設、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精心打造“1家8站6點”的人大代表履職平臺,配齊配強26人的人大工作隊伍,建立完善了人大“四項職責”和“十二項制度”,堅持“三個圍繞”發力,搭“臺”讓人大代表“唱主角”,讓人大代表聯絡群眾的“陣地”不斷向基層延伸,實現了人大代表履職盡責、服務群眾的“零距離”。
圍繞代表履職,把家站點建成為民服務的“工作站”
人大代表閉會期間,街道按照“全員參與、活動經常、形式多樣、指導有力”的要求努力把家站點建設成為開展履職活動、密切聯系群眾、發揮主體作用的“工作站”。
扎實開展“雙月十”活動,讓人大代表“動”起來。每個雙月份10號,街道將27名人大代表劃分為2-3個活動小組,對街道的黨建引領、雙招雙引、民生建設等重點工作進行現場調研,讓代表了解掌握街道的工作,為做好調研、寫好議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斷創新代表履職方式,讓人大代表“忙”起來。借助“市西街道全科大網格智慧平臺”,鼓勵人大代表、議政會成員當好“四大員”,即民生信息采集員、問題辦理協調員、政策法規宣傳員、聯系群眾服務員,結合“人大代表+議政會成員+網格員”三條路徑聯系群眾,組織人大代表和議政會成員 “把脈問診”。同時,街道完善代表履職考評機制,將“雙月十”活動、接待選民、解決民生問題等8項內容實行“積分制”管理。同時,在每個月6號的“人大代表集中接待日”,由人大代表對群眾反映的事項當場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轉交相關部門督促辦理,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群眾。
定時開展述職活動,讓人大代表責任意識“強”起來。街道將11月份作為人大代表的集中述職月。人大代表將1年來的參會、聯系群眾、調研、學習和模范帶頭作用等情況,進行全面述職,進一步增強人大代表的責任意識。
圍繞品牌創建,把家站點打造成代表履職的“輔助站”
街道將“品牌服務、多元融合”作為人大工作宗旨,把家站點建設成為代表履職的“輔助站”。
著力人大代表聯絡點和專委特色聯絡站的有效融合。街道人大工委積極與區人大社會建設專委對接,借用社會建設專委聯系多部門的優勢,創新建立“代表發動、專委帶動、部門聯動”工作新模式,“人大代表聯絡點+專委特色聯絡站”的有效融合真正實現了1+1>2的社會效應。街道招商引資項目拓恒魔方城兒童娛樂綜合體,因為停車難的問題遲遲不能正常運營,聯絡點負責人市、區人大代表趙玉華主動與專委特色聯絡站對接,通過專委牽頭召開部門聯席會議討論解決辦法,在行政審批局、城市管理執法局等部門的協調幫助下,由專業物業公司通過市場化運作,建設停車管理設施,解決了停車難的問題。目前,康家聯絡點成功打造的由專委、部門、人大代表、議政會成員、網格員組成的“五位一體”社情民意“收集、協調、處理、反饋”全鏈條閉環式服務機制已成為代表履職聯系群眾的一個特色服務品牌。
實現人大代表和社會組織的有效融合。街道人大積極打造以“人大代表+社會組織”志愿合作為主題的人大代表特色聯絡站。通過“人大代表+社會組織”志愿合作,雙向互動這一“雙贏”探索,既保障和規范了社會組織的規范運營,也進一步拓寬了人大代表收集社情民意渠道,當前,“人大代表+社會組織”這一志愿合作平臺成功孵化“李巖代表特色工作室”,工作室聯合星火義工、海燕社工、陽光家庭關愛服務中心等社會組織,開展了“女童保護”“圍巾媽媽”、兒童安全教育沙龍活動、防金融詐騙公益宣傳活動、心系群眾,“粽”享端午一對一走訪活動、“青橙志愿 規劃完美人生”高考志愿填報培訓公益活動,“萬本好書萬人共享”等公益項目和活動,受益群眾達3600余人次。特色平臺的打造讓每位代表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口碑,擦亮了代表名片。
實現智慧聯動指揮平臺和“智慧人大”信息系統的有效融合。為進一步加強基層人大代表“家、站、點”規范化建設,鼓勵人大代表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在街道智慧聯動指揮平臺的基礎上衍生開發智慧人大工作系統,結合手機APP,實現了傳達精神更及時、代表履職更高效、建議處理更暢通、掌握動態更全面、管理代表更科學的工作新局面,進一步豐富了代表履職途徑,激發了代表履職新活力。通過兩個平臺雙向互動,有效融合,成功完成民服務事項135項。
圍繞典型帶動,把家站點建成代表履職的 “加油站”
街道人大工委通過“亮身份、亮服務、亮本領”主題活動的開展,鼓勵人大代表積極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把家站點打造成代表拼履職的“加油站”。
堅持開展主題活動,搭建建功立業平臺。街道在全體人大代表中集中開展 “為人民履職,做合格代表,助力經濟發展”主題實踐活動,鼓勵人大代表投身到為經濟提速,全市“雙招雙引”工作。市、區人大代表,康家居委會黨支部書記趙玉華成功引進了拓投資0.96億元的恒魔方城兒童樂園項目,打造成了省內唯一集兒童娛樂、教育、實訓、體育、休閑一體的城市兒童文教娛樂商業綜合體。人大代表楊玉國成功引進了投資6.85億元的中梁壹號院房地產項目,以王府中式為基調,整體設計貫穿“王府氣派、中式手法、現代演繹”,還配置了精裝入戶大堂、精裝電梯廳與一線品牌電梯,讓業主享受高品質居住體驗。
適時開展專題活動,打造奉獻社會平臺。街道積極組織轄區代表開展“社會矛盾化解”、女童保護、貧困兒童救助、“群眾脫貧幫扶”、“我為創城做奉獻”等專題活動8次。轄區各級人大代表共損款2萬元,資助貧困學生8名,捐贈圖書1500冊,解決矛盾13件,開展“女童保護”課44節,受益學生5031人。區人大代表、濱州市幸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巖,自2009年以來,積極參與各類義工志愿服務活動500多次,累計志愿服務時間1000多小時,2018年獲評為女童保護基金優秀志愿者講師,發起的“孩子,我是你媽媽”公益項目榮獲2018年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超仁媽媽”三等獎、濱州市首屆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區人大代表宋磊創辦了濱州市小城大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每年服務鰥寡孤獨等弱勢群體。
大カ宣傳優秀人大代表事跡,搭建事跡宣傳平臺。提出“一名代表就是一面旗幟,一名代表就是一張名片”的口號。對各行各業涌現出的優秀人大代表,主動溝通協調宣傳部門,在電視報刊全方位展示代表“加強學習、依法履職、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引領風尚、奉獻社會”風采,激發代表履職熱情,弘揚社會正能量。近年來,先后有6名人大代表被不同媒體子以宣傳報道。區人大代表、濱城區第一小學校長劉修海,圍繞學校文明禮儀三年行動計劃,在班級中積極開展“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腳下、文明在我心中”的文明禮儀系列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文明素養和德育教育的實效性,為建設美麗校園提供了正能量,被評為全區優秀人大代表。區人大代表、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李建民傾情紅會事業,把紅會工作與醫院工作融為一體,利用人大代表良好的群眾基礎,把對特困社會群眾納入主要工作視角,視扶貧濟困,排憂解難為己任,深受廣大干部職工的愛戴與社會各界的好評。他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愛崗敬業,甘于奉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真可謂“濃縮畢生精與力,傾情奉獻紅十字”。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駐市西市、區人大代表楊玉國等積極捐款捐物累計捐贈金額約40萬余元,同時,聯合社會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30余次,并招募志愿者60余人在轄區“三無”小區設立志愿服務崗,為群眾義務值守。在“城中村改造”的重點任務面前,趙玉華等代表更是積極組成政策宣講團隊與街道機關干部一起下沉一線,進村入戶做工作、講政策,在鰲頭周、洼于、丁口等居委會的協議簽訂、違建拆除等工作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經濟發展、矛盾調處的前沿,疫情防控、社會公益的前線,住市西街道27名人大代表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責任擔當和初心使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