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5日訊 4月25日,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推進民生品質更實”主題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城區衛生健康局黨組副書記、區計生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曼麗出席發布會并介紹工作情況。
王曼麗說,2023年,濱城區衛生健康系統聚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促發展,各項重點工作圓滿完成,成功創建首批省級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區、省級新型婚育文化建設示范區;市西街道碧林社區被評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濱城區人民醫院“優質護理服務”成功創建“濱州市臨床重點專科”,全區衛生健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重大傳染病防治作出新貢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全完善分級診療體系,有力保障了新冠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加強多渠道監測,強化重點人群保護、藥品和救治設備配備,積極推進免疫疫苗接種,持續鞏固了“乙類乙管”防控成果。堅持多病同防,統籌調配轄區資源,有效應對了季節性呼吸道疾病流行,醫療秩序保持總體穩定。
服務群眾能力實現新提升。投資2.5億元,大力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三級網絡工程,基層醫療機構5個門診樓改造項目和3個病房樓新建項目全部完成,新(改擴)建業務用房4.6萬平方米,并為區鄉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一體化村衛生室配備價值8000余萬元的醫療設備,基層醫療機構硬件設施得到極大改善。先后創建“山東省基層名中醫工作室”10處、市級“名醫基層工作室”19處,市級重點臨床專科1個、基層特色科室13個,品牌示范帶動效果明顯。基層醫療機構全部建成中醫館(國醫堂),提供6類1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100%社區衛生服務站、90%一體化村衛生室建成中醫閣(中醫特色診療區),提供4類6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中醫藥服務。
衛生健康服務展現新氣象。深入開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百日攻堅” “六送六進六提升”健康促進等項行動,開展“一次掛號管三天”、延時門診、“七個一”、送醫下鄉和家醫簽約服務,舉辦第二屆中醫藥健康文化節,受益群眾達7萬余人次。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務,每千人口托位數達到4.88個,托育服務機構數量和每千人口托位數均位居全市前列。打造12家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培育5家醫養結合機構,積極推動10家基層醫療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開展醫養緊密合作,醫養結合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王曼麗表示,2024年,濱城區衛健局將聚焦“品質之求、精明之路、擔當之行”,突出“大開放、大改革、大發展,決戰決勝2024”,全力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積極爭創國家級慢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堅持“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進一步健全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動員、全民參與的慢病綜合防控工作機制,著力打造“區、鄉、村”三位一體的慢病防治服務體系,大力開展慢病防控知識科普和示范區創建活動宣傳,不斷提升全民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探索建立慢病管理濱城模式,為慢病患者提供科學的健康指導,實現慢病人群健康全過程、全周期的跟蹤與服務,確保創建成功。
做優醫療衛生服務。實施臨床重點專科“騰飛計劃”,濱城區市立醫院和區人民醫院年內分別建成不少于1個市級臨床精品(重點)專科,10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均推出至少1個特色專科,逐步形成“一院一特色”的大專科、小綜合診療模式。扎實開展“改善醫療服務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深化拓展信用就醫、一次掛號管三天、延時門診等惠民便民舉措,持續改善群眾看病就醫體驗。
做優重大疾病防控服務。加強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控體系建設,實施區疾控中心能力提升工程,健全完善以區疾控中心為主體、二級醫療機構為依托、基層醫療機構為網底的上下聯動、醫防融合的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控體系。開展預防接種規范年活動,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率繼續保持在92%以上,力爭達到95%。
做優中醫藥健康服務。加強區級公立醫院中醫科(康復中心)建設,指導2個中心創建中醫特色衛生院,持續加強8處中醫藥專科集群成員專科建設。開展“旗艦中醫館和中醫閣”建設行動,建成旗艦中醫館4處、中醫閣137處。開展基層中醫康復理療慢病防治服務提升項目,將中醫藥運用融入各公立醫療機構慢病管理中心,實現基層中醫理療慢病防治服務全覆蓋。
做優鄉村衛生健康服務。啟動實施新一輪基層服務能力提質提效三年行動,按照“五有三提升”標準,新建或提升改造一體化管理衛生室100家,高標準建設中心村衛生室7家,整改提升薄弱村衛生室25家。建成1處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新推薦3處鄉鎮衛生院參加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評選。
做優婦幼健康服務。鞏固省級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區創建成果,著力構建家庭照護、社區統籌、社會興辦、單位自建和幼兒園辦托等多元化辦托體系。實施優生優育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落實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21條措施,產前篩查率、新生兒“四病”篩查率保持在92%、99%以上。
做優醫養結合服務。推進示范鄉鎮(街道)創建工作,建成1家康復醫院或護理院;推動10家基層醫療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開展醫養緊密合作。加快推進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年內建設率達100%。做好醫藥健康產業鏈招商引資工作,力爭年內簽約引進過5億元、2億元的醫藥健康項目各1個、2個以上,實現市外到位資金3億元以上,全區醫養健康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