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4日訊 4月24日,濱州市濱城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推進民生品質更實”主題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城區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海山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有記者提問,社會保險涉及百姓切身利益,今年濱城區人社局在社保惠民方面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
王海山說,今年,濱城區人社局在社保領域主要推出4項惠民舉措,包括推進“智慧人社”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柜員(AI機器人)”精準化服務、智能化監管,推動有條件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開展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集體補助工作、實現工傷職工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免申即享”、實現社保待遇領取資格跨區域靜默認證。
拓寬數字化服務渠道,推進“智慧人社”一體化建設。實現更多社保經辦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線上線下融合、智能方式與傳統方式互補,積極推動“AI 社保”數字員工新場景開發調試應用。搶抓時代機遇,推動業務經辦與數字化應用的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社保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推行居民養老保險集體補助擴面提質,推動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協調發展。2023年濱城區積極探索,圓滿完成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集體補助省級試點工作。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廣”原則,會同稅務、財政和農業農村局組成工作專班、制定實施方案及試點補助標準,去年8月底,濱城區第一筆居民養老保險集體經濟補助繳費成功,共補助1.52萬元,實現省級試點任務破零。目前濱城區47個村居已經落實了試點補助資金,受益參保居民1816名,切實提高了群眾的養老保險繳費水平,有利于未來養老金標準提高。下一步,聚焦“踐行宗旨、為民造福”靶點,將居民集體經濟補助工作列入2024年民生實事,持續提質增效,將試點范圍持續擴大,進一步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推行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免申即享”,促進工傷經辦再提速。以往申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用人單位要提交勞動能力鑒定結論書、工傷保險待遇申領表和工傷職工社保卡等材料進行現場辦理,存在辦理時間長,群眾“跑腿”次數多的情況。針對這一難點堵點,區人社局在充分考量工傷基金支付風險防控的基礎上,力求服務更簡便快捷,主動免去工傷職工“申報”動作。積極推行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免申即享”服務,在勞動能力鑒定結果確認后,直接獲取數據,無需職工申請,直接將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發放至本人社保卡金融賬戶,大大提升辦事效率,方便參保職工。
推行“靜默認證”,確保多類待遇“免申即享”。濱城區積極推進社保信息化建設,搭建待遇資格認證大數據平臺,打破數據壁壘,通過政府大數據平臺跨部門交換共享數據信息,實現大數據多元校核比對。將資格認證流程由原來的領取人“提出申請—進行驗證—發放待遇”模式,轉變為濱城區人社局“大數據采集—數據比對—自動發放”模式,實現由“前臺被動受理申請”到“后臺主動找人”的“無感辦理”。目前濱城區社保待遇領取資格實現“免打擾”靜默認證,靜默認證率達99.8%。在靜默認證的基礎上,濱城區人社局進一步引導待遇享受人員登錄“愛山東APP”等小程序進行認證,作為靜默認證模式的有效補充,讓廣大退休人員足不出戶、隨時隨地完成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