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4-07-18 09:13:07
近日,濱醫附院兒童消化科門診接診一例病例,患兒因口臭十余天來診,經檢查發現,患兒口腔異味來源為鼻腔異物吸入,黏膜潰爛導致異味。最終,耳鼻喉科醫生從患兒鼻腔中拽出一塊海綿。
兒童誤吞/誤吸異物的話題已經不是第一次探討,但每當走進醫院兒童消化內鏡中心,看到各式各樣被兒童吞入體內的異物時,總有種觸目驚心之感。隨著暑期來臨,濱醫附院兒童消化與腎病科副主任醫師劉永蛟提醒家長,孩子好奇心強但危險意識差,家長在看顧兒童特別是幼兒時,應該特別注意不要將容易吞入的異物放置到兒童身邊,如遇兒童誤吞異物需及時就醫。
而對于兒童消化道疾病,除了誤吞異物,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不容忽視,“從目前消化內鏡中心接診的患兒來看,大約三分之一的患兒患有幽門螺旋桿菌。”劉永蛟表示。
注意!電池、鐵釘、硬幣……這些東西很危險
在濱醫附院兒童消化內鏡中心,劉永蛟展示了近年來通過消化內鏡從兒童體內取出來的異物:硬幣、紐扣電池、棒棒糖棒、磁力珠,甚至還有鐵釘、魚刺等尖銳物品。很難想象,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玩意兒,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誤入孩子體內,成為威脅孩子健康的一大隱患。
劉永蛟稱,在接診過程中,兒童誤吞異物并不少見,“一年差不多就有近百例之多,誤吞的物品也是五花八門。”
在我們印象里,異物誤入消化道沒有進入呼吸道那么緊急,其實不然,如果遇到電池等腐蝕性的物品進入消化道,危害同樣非常嚴重。
“我們接觸過最嚴重的一名患兒,誤吞了一枚電池,孩子咽不下去,電池卡在食管口位置,就從這里爆炸了,當時患兒就住進了ICU,雖然最終把電池取了出來,但因為黏膜受損嚴重,后期又形成了瘢痕導致食管狹窄,影響孩子進食,后期生活質量也受到了影響。”劉永蛟說。
在兒童消化內鏡中心的日常工作中,遇到最多的是誤吞硬幣的情況,“其實相比較而言,硬幣是相對安全的異物,像剛剛說的電池是非常危險的,除了發生爆炸,它進入胃腸道之后,如果卡在某個位置,容易將正負極連起來形成短路狀態,釋放大量熱量,腐蝕胃腸道,這是很危險的。”
“另外一個比較危險的物品是磁力珠。”劉永蛟說,大家也聽過相關報道,誤吞單個磁力珠不要緊,但超過兩個以上就比較危險,“磁力珠有磁性,如果幾個磁力珠在相互吸引過程中正好夾到胃腸黏膜,時間一長,被夾到的地方就會慢慢缺血壞死甚至出現穿孔,有一些磁力珠進入下消化道后,消化內鏡無法探及到,在腸道中可能中間夾了幾層腸壁,一旦出現穿孔就比較危險。”
“另外,還有一些患兒誤吞尖銳異物,比如魚刺、魚骨、鐵釘、發卡、別針,都很容易造成胃腸黏膜穿孔,一旦穿孔后食物和消化液進入腹腔的無菌環境,會迅速引起嚴重的炎癥。”劉永蛟說,不僅是年齡小的嬰幼兒,誤吞異物也會發生在年齡較大的兒童身上,“去年我們曾接診過一名10歲兒童誤吞磁力珠的情況,所以家長們應該特別注意。”
但在很多情況下,兒童誤吞異物,家長卻一無所知,直至孩子出現更嚴重的情況才前往就醫。
“對于年齡較小的兒童,家長盡量避免將硬幣、紐扣、電池、磁力珠等物品放置到孩子身邊。”劉永蛟表示,如果幼兒拿著物品玩耍,突然找不到了,或者孩子突然出現惡心嘔吐,進食困難或口水增多的情況,就要注意是否為誤吞異物,“如果誤吞的是電池或是尖銳物品,需盡早就醫,避免更嚴重的情況發生。”
可怕!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并不低
劉永蛟還向我們介紹了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情況。在我們印象中,成年人才會感染幽門螺桿菌,而據2022年的一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兒童幽門螺桿菌的平均感染率為40%,這個數字著實不低。
在濱醫附院兒童消化專科門診,經常會遇到胃部不適患兒。“孩子的胃炎,源于兩方面因素,一是飲食因素,比如兒童飲食不規律,或者是食用生冷或刺激性大的食物,時間久了,就會形成胃炎。”劉永蛟說,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兒童幽門螺桿菌的檢測需結合多種檢測方式,比如碳13呼氣試驗、胃鏡檢查、外周血抗體檢測、糞便抗原檢測等。在我們兒童消化內鏡中心行胃鏡檢查的患兒,大約三分之一感染有幽門螺桿菌,有時一天中有一半孩子檢測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為何兒童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如此之高?“還是與孩子的就餐環境有關,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可以在家庭成員之間經“口-口”傳播的致病菌,如果家里有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平時吃飯又不注意分餐,那么其他人也存在被感染風險。”劉永蛟解釋。
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后的癥狀與成年人類似,可能會出現腹部不適,包括腹脹、腹痛、惡心、嘔吐,早上起床口氣重等癥狀。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沒有相關癥狀,我們不建議對孩子常規檢測幽門螺桿菌。”劉永蛟說,只有孩子長時間出現上述癥狀,才考慮相關檢查并治療。對于這部分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還會出現消化性潰瘍,甚至出血或穿孔等嚴重情況。“根除幽門螺桿菌的藥物,兒童與成年人在用藥選擇上有很大區別,所以必須在醫生的建議指導下使用。”
預防勝于治療。“日常生活中,家長朋友可以在體檢項目中多多關注幽門螺桿菌的篩查,日常就餐中,采用分餐制,每個家庭成員使用專用餐具與公筷,避免進一步的家庭內傳播。”劉永蛟建議,家長朋友要注意兒童的飲食衛生,養成孩子良好衛生習慣,避免口對口喂食嬰幼兒,降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風險。
通訊員 張瑩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