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全部

濱州一兒童口腔異味,醫生竟從他鼻腔拽出一塊海綿!暑期來臨,注意預防兒童誤吞異物

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作者:

2024-07-18 09:13:07

近日,濱醫附院兒童消化科門診接診一例病例,患兒因口臭十余天來診,經檢查發現,患兒口腔異味來源為鼻腔異物吸入,黏膜潰爛導致異味。最終,耳鼻喉科醫生從患兒鼻腔中拽出一塊海綿。

兒童誤吞/誤吸異物的話題已經不是第一次探討,但每當走進醫院兒童消化內鏡中心,看到各式各樣被兒童吞入體內的異物時,總有種觸目驚心之感。隨著暑期來臨,濱醫附院兒童消化與腎病科副主任醫師劉永蛟提醒家長,孩子好奇心強但危險意識差,家長在看顧兒童特別是幼兒時,應該特別注意不要將容易吞入的異物放置到兒童身邊,如遇兒童誤吞異物需及時就醫。

而對于兒童消化道疾病,除了誤吞異物,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不容忽視,“從目前消化內鏡中心接診的患兒來看,大約三分之一的患兒患有幽門螺旋桿菌。”劉永蛟表示。

注意!電池、鐵釘、硬幣……這些東西很危險

在濱醫附院兒童消化內鏡中心,劉永蛟展示了近年來通過消化內鏡從兒童體內取出來的異物:硬幣、紐扣電池、棒棒糖棒、磁力珠,甚至還有鐵釘、魚刺等尖銳物品。很難想象,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玩意兒,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誤入孩子體內,成為威脅孩子健康的一大隱患。

劉永蛟稱,在接診過程中,兒童誤吞異物并不少見,“一年差不多就有近百例之多,誤吞的物品也是五花八門。”

在我們印象里,異物誤入消化道沒有進入呼吸道那么緊急,其實不然,如果遇到電池等腐蝕性的物品進入消化道,危害同樣非常嚴重。

“我們接觸過最嚴重的一名患兒,誤吞了一枚電池,孩子咽不下去,電池卡在食管口位置,就從這里爆炸了,當時患兒就住進了ICU,雖然最終把電池取了出來,但因為黏膜受損嚴重,后期又形成了瘢痕導致食管狹窄,影響孩子進食,后期生活質量也受到了影響。”劉永蛟說。

在兒童消化內鏡中心的日常工作中,遇到最多的是誤吞硬幣的情況,“其實相比較而言,硬幣是相對安全的異物,像剛剛說的電池是非常危險的,除了發生爆炸,它進入胃腸道之后,如果卡在某個位置,容易將正負極連起來形成短路狀態,釋放大量熱量,腐蝕胃腸道,這是很危險的。”

“另外一個比較危險的物品是磁力珠。”劉永蛟說,大家也聽過相關報道,誤吞單個磁力珠不要緊,但超過兩個以上就比較危險,“磁力珠有磁性,如果幾個磁力珠在相互吸引過程中正好夾到胃腸黏膜,時間一長,被夾到的地方就會慢慢缺血壞死甚至出現穿孔,有一些磁力珠進入下消化道后,消化內鏡無法探及到,在腸道中可能中間夾了幾層腸壁,一旦出現穿孔就比較危險。”

“另外,還有一些患兒誤吞尖銳異物,比如魚刺、魚骨、鐵釘、發卡、別針,都很容易造成胃腸黏膜穿孔,一旦穿孔后食物和消化液進入腹腔的無菌環境,會迅速引起嚴重的炎癥。”劉永蛟說,不僅是年齡小的嬰幼兒,誤吞異物也會發生在年齡較大的兒童身上,“去年我們曾接診過一名10歲兒童誤吞磁力珠的情況,所以家長們應該特別注意。”

但在很多情況下,兒童誤吞異物,家長卻一無所知,直至孩子出現更嚴重的情況才前往就醫。

“對于年齡較小的兒童,家長盡量避免將硬幣、紐扣、電池、磁力珠等物品放置到孩子身邊。”劉永蛟表示,如果幼兒拿著物品玩耍,突然找不到了,或者孩子突然出現惡心嘔吐,進食困難或口水增多的情況,就要注意是否為誤吞異物,“如果誤吞的是電池或是尖銳物品,需盡早就醫,避免更嚴重的情況發生。”

可怕!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并不低

劉永蛟還向我們介紹了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情況。在我們印象中,成年人才會感染幽門螺桿菌,而據2022年的一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兒童幽門螺桿菌的平均感染率為40%,這個數字著實不低。

在濱醫附院兒童消化專科門診,經常會遇到胃部不適患兒。“孩子的胃炎,源于兩方面因素,一是飲食因素,比如兒童飲食不規律,或者是食用生冷或刺激性大的食物,時間久了,就會形成胃炎。”劉永蛟說,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兒童幽門螺桿菌的檢測需結合多種檢測方式,比如碳13呼氣試驗、胃鏡檢查、外周血抗體檢測、糞便抗原檢測等。在我們兒童消化內鏡中心行胃鏡檢查的患兒,大約三分之一感染有幽門螺桿菌,有時一天中有一半孩子檢測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為何兒童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如此之高?“還是與孩子的就餐環境有關,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可以在家庭成員之間經“口-口”傳播的致病菌,如果家里有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平時吃飯又不注意分餐,那么其他人也存在被感染風險。”劉永蛟解釋。

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后的癥狀與成年人類似,可能會出現腹部不適,包括腹脹、腹痛、惡心、嘔吐,早上起床口氣重等癥狀。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沒有相關癥狀,我們不建議對孩子常規檢測幽門螺桿菌。”劉永蛟說,只有孩子長時間出現上述癥狀,才考慮相關檢查并治療。對于這部分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還會出現消化性潰瘍,甚至出血或穿孔等嚴重情況。“根除幽門螺桿菌的藥物,兒童與成年人在用藥選擇上有很大區別,所以必須在醫生的建議指導下使用。”

預防勝于治療。“日常生活中,家長朋友可以在體檢項目中多多關注幽門螺桿菌的篩查,日常就餐中,采用分餐制,每個家庭成員使用專用餐具與公筷,避免進一步的家庭內傳播。”劉永蛟建議,家長朋友要注意兒童的飲食衛生,養成孩子良好衛生習慣,避免口對口喂食嬰幼兒,降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風險。

通訊員 張瑩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聚焦“12161”民生實事丨濱州市全力推進 全民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工程 讓急救知識走進尋常百姓家

聚焦“12161”民生實事丨濱州市全力推進 全民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工程 讓急救知識走進尋常百姓家

今年以來,濱州市緊急醫療救援指揮中心高度重視社會急救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全民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工程",全力推進自救互...[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4-07-18
聚焦“12161”民生實事 丨濱州市衛生健康委大力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

聚焦“12161”民生實事 丨濱州市衛生健康委大力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

在今年的“12161”民生實事中提出,要開展“旗艦中醫館”建設。衛健委遴選20個以上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旗艦中醫館”建設,...[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4-07-18
濱州沾化冬棗地理標志入選“國字號”名單

濱州沾化冬棗地理標志入選“國字號”名單

記者7月16日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該部門日前發布關于2024年地理標志保護工程實施名單的公示,濱州沾化冬棗地理標志入選“國字號”名單。[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4-07-18
簽約金額49.98億元!濱州市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產融對接會召開

簽約金額49.98億元!濱州市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產融對接會召開

7月16日,為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金融機構的溝通交流,實現地方經濟、金融普惠、企業發展互利共贏,持續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濱州市國...[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4-07-17
濱州市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攻堅行動動員會議召開

濱州市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攻堅行動動員會議召開

7月16日上午,在收聽收看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攻堅行動動員會議后,我市召開視頻會議,貫徹落實省會議精神,安排部署全...[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4-07-17
濱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召開

濱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召開

7月16日,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在濱州召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全省優...[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4-07-17
濱城區彭李街道張課便民點閉市公告

濱城區彭李街道張課便民點閉市公告

為進一步完善城市總體布局,提升城市品質,按照市政府城市規劃要求,彭李街道辦事處張課便民點所在區域已納入搬遷范圍,即將進行整體拆除。...[詳細]
濱州網 2024-07-16
副市長杜玉杰調研濱州市居家社區 養老服務工作

副市長杜玉杰調研濱州市居家社區 養老服務工作

7月15日,副市長杜玉杰到濱城區、高新區調研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工作。市政府副秘書長劉光征、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王亨波陪同調研。[詳細]
濱州網 2024-07-16
濱州市開通職工長護險“網上辦” ,待遇申請與評估實現“零跑腿”

濱州市開通職工長護險“網上辦” ,待遇申請與評估實現“零跑腿”

職工長期護理保險(簡稱長護險)被稱為“社保第六險”,有效緩解了失能人員護理保障難題。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我市陽信縣、惠民縣成為居民...[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4-07-16
入伏首日 “冬病夏治”正當時

入伏首日 “冬病夏治”正當時

7月15日是入伏首日,濱州市各縣區醫院紛紛推出“冬病夏治”診療服務,許多市民來到醫院或中醫診療機構接受“冬病夏治”,通過艾灸、貼敷療...[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4-07-16
濱州市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推進會議召開

濱州市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推進會議召開

7月12日下午,濱州市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推進會議召開,通報全市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有關情況,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市委...[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4-07-15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