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7日訊 5月27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濱州市慈善事業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州市民政局黨組副書記、三級調研員、新聞發言人趙榮紅,濱州市慈善總會辦公室主任王長青,介紹濱州慈善工作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趙榮紅介紹,慈善事業是獻愛心、暖人心、惠民生,促和諧的崇高事業,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補充。近年來,在濱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濱州市企業家、愛心人士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下,濱州市民政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盯群眾需求、整合社會資源、重塑工作模式、賦能困難群體,創新推動濱州慈善事業由傳統型的“救濟解難”向現代型、社會化的“大慈善”格局轉變,慈善工作穩中有進,亮點紛呈。
創新發展模式,蹚出慈善助力民生保障新路徑。2022年以來,圍繞形成政府救助和慈善幫扶協調配合、資源統籌、優勢互補、融合高效的目標,以困難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為切入點,以項目運作為突破點,以為民辦實事為落腳點,創新實施了“三個一”慈善高質量發展機制,叫響了“全民行善”一個品牌,搭建了“行善光榮”一個平臺,打造了“厚德行善”一條路徑,讓“全民慈善、善行天下”的理念融入城市、深入人心,有效探索出了一條“讓捐贈者幫到最需要的群體、讓受助者得到最需要的幫助、讓關注者看到最陽光的慈善”的工作新路徑,在全省率先建立起政府救助和慈善幫扶的有效銜接機制,獲民政部、省民政廳全國、全省推廣,為全省全國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濱州經驗。
推進項目幫扶,打造慈善促進共同富裕新模式。自2022年起,濱州市連續兩年開展了“一米陽光”民生項目定向捐助活動,全市愛心企業和企業家定向捐贈7200多萬元,開展項目13個,惠及30萬人次,用心用情托起了困難群眾穩穩的幸福,詮釋了民政部門、慈善組織和愛心企業、社會各界在扶貧濟困、保障民生中的真情和擔當。“一米陽光”項目的實施,是愛心企業和慈善組織合作開展慈善救助項目幫扶社會困難對象的成功實踐,形成了濱州慈善發展獨特路徑并在全省推廣。
拓寬募捐渠道,開創慈善事業多元增能新格局。一方面,實施主題黨日捐助。通過主題黨日等黨員教育活動,鼓勵引導全市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黨員帶頭,引領帶動身邊人進一步認可和參與慈善捐贈。另一方面,倡導社區(村)開展互助。通過創新推動社區基金的設立,讓“小基金”發揮在社區治理上的“大作為”,以互助形式,第一時間解決群眾身邊的“小急難”。截至目前,全市共設立社區基金146支,開展項目328個,受益群眾達23.26萬人次。同時,在張波會長的倡議下,各位愛心企業家無私奉獻,帶動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紓困基金——“安心”紓困基金,最高救助金額可達50萬元,有效構建起強有力的社會救助支持網絡。
2024年,濱州市民政局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山東省慈善條例》,堅持一手抓培育發展,一手抓監管規范,推動濱州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繼續實施“三個一”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工程。持續深耕“厚德行善”一條路徑,聚焦困難群眾急難愁盼清單,開展好2024年度“一米陽光”系列民生項目。持續擦亮“全民慈善”一個品牌,開展企業定向募捐、主題黨日捐款、網絡募捐、社區互助基金設立等系列捐贈活動,不斷拓寬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公益慈善的渠道。持續夯實“行善光榮”一個平臺,近日,濱州市民政局將高規格舉辦“一米陽光·向您匯報”暨濱州市慈善榜樣發布儀式,大力弘揚愛心企業、企業家和社會各界樂善好施的慈善大愛。
持續加強慈善組織監管。實施慈善組織培育擴面行動,推進慈善組織登記認定工作,進一步擴大慈善組織規模。實施“陽光慈善”工程,推廣慈善中國信息平臺應用,推動形成綜合監管、全過程監管的工作體系。實施慈善組織專項整治行動,持續深化“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機制,對慈善組織內部治理、信息公開、年度工作報告、業務活動等方面進行全覆蓋監督檢查,全面提高慈善組織管理運作水平。
大力弘揚慈善文化。緊緊圍繞宣傳貫徹落實新慈善法這一核心,組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學習宣傳培訓活動,掀起學習宣傳貫徹新修正的慈善法的高潮,推動慈善行業業務能力大提升。組織開展第9個“中華慈善日”宣傳活動,辦好《微光》欄目。加大對全市愛心企業、企業家和社會各界慈善事跡的宣傳力度,當好“慈善最佳合伙人”“金牌店小二”,引導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慈善、播撒愛心、溫暖社會。同時做好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確認工作,推動落實慈善稅收優惠政策,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慈善、關心慈善、支持慈善、自覺投身慈善,為慈善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閃電新聞記者 陳帥 濱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