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網
2022-04-18 18:47:04
原標題:山東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服務中心:趟出“航天育種小鎮”等科創平臺建設新路子
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山東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服務中心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張程鵬
2022年,山東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將聚焦“耐鹽堿作物培育與適用技術的引進、示范、推廣”,對標國家種業振興行動,深入落實“1+11868”工作體系,著力推動良種引進創新和成果推廣轉化一體化發展,為濱州農業“科創品質更強”增色,為“實業創新爭先向前”助力。力爭在雜交小麥、航天育種、藜麥、耐鹽堿林果、羊肚菌棗菌間作等項目的選育和創新上取得新進展,在高產作物、高效栽培模式探索上邁出新步伐,在“航天育種小鎮”等科創平臺建設上趟出新路子。
聚焦糧食安全,打造高產優質良種創新新高地
一是深入推進雜交小麥創新平臺建設,與北京農林科學院合作,注冊成立山東雜交小麥渤海創新研究院,主攻節水、耐鹽堿雜交小麥品種創制及示范應用;落戶環渤海濱海鹽堿地國家雜交小麥區域試驗站;開展1200個組合的雜交小麥良種選育試驗,申報2個國審新品種,推廣雜交小麥20000畝。二是做好藜麥新品種選育、示范推廣,與中科院合作,篩選320個藜麥種質,高標準建設藜麥選種基地,并在多個縣區開展藜麥種植試驗示范。三是強化高產多抗糧油作物新品種選育。拓展與北京火星紅生物科技、山東太空種業等企業合作,深入推進22份航天玉米、76個航天大豆及“高產2000”航天小麥等航天種質的試驗選育。推動1個大豆品系參加省試并進入新品種審定程序,擴繁14個航天大豆新品種;入選科技部10大重大成果項目“進園入縣”行動,與中國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合作推進14個優質小麥良種選育;與濟南中易公司合作,選育高產高油大豆、大穗小麥及雜糧作物優良品系5個。
對標技術前沿,完善“航天育種小鎮”核心功能
一是加快航天育種項目進程,與山東太空種業公司合作實現年內10個以上育種材料進入“天和”空間站進行誘變試驗,爭取5份以上的航天誘變材料落戶園區。二是持續推進航天種質引進、選育和推廣,扎實開展206個航天育種材料選育試驗。三是啟動“航天育種小鎮”建設,初步實現航天育種與研學實訓功能。
突出特色發展,探索耐鹽堿林果創新推廣新模式
一是助力“無飄絮城市”建設,大力開展無絮柳新品種選育,引進無絮楊新品種進行篩選試驗,與河北農大、一逸農林公司合作,年內申報無絮柳科技成果1項、實現市級科研立項1項,推動無絮柳項目成果轉化,完成城區無絮柳改造試驗,打造“無飄絮城市”示范區域。二是聚力突破生態優質冬棗栽培管理技術,與山東省農科院周廣芳及河北農大劉孟軍團隊合作,持續開展冬棗組培快繁技術試驗,推廣“棗園雙增雙減集成應用”技術,年內申報科技創新項目1個、科研成果評價1項。不斷探索推廣羊肚菌林下種植新模式。三是著力推動耐鹽堿梨樹選良選優創新,與河北農大、一逸農林合作,繼續開展杜梨豆梨、三耐桃砧木研究,建設國家梨產業體系試驗點1處,開展耐鹽堿梨砧木扦插技術和相關研究。四是搭建瀕危珍惜植物保護繁育平臺,與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及濱州學院合作,建設“濱州市瀕危野生植物擴繁基地”。五是打造耐鹽堿適生中藥材良種馴化、研究基地,與山東太空種業及山東華盛苗木等企業合作,開展金銀花、紅花、金花葵、金圣果等7種鹽堿地適種中草藥試驗種植,引進26種航天中藥材,探索鹽堿地中草藥保健特性。
深化產研融合,促進成果轉化推廣跨上新臺階
一是實施“彩色小麥引種示范及深加工三產融合”項目,依托“園區+企業+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機制,與北京305醫院專家團隊合作,投入2000萬元,建成1000㎡黑小麥膳食纖維粉生產車間,實現彩色小麥種植、精深加工和產品銷售深度融合。二是建設“微生物發酵與功能保健食品研發實驗室”,建成微生物發酵、釀造車間,推出系列產品。三是增強園區國有公司活力,培育園區自有“堿之韻”農產品品牌,擴大品牌影響力。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將持續強化黨建統領,以“山東走在前,濱州怎么辦”解放思想大討論 助力思想境界提升,緊扣農業科技創新,強化思維創新和機制創新,在“科創品質更強”上著眼,在“服務品質更優”上著力,圍繞重點種質、關鍵技術,打響“耐鹽堿適生”科研品牌,為建設更高水平富強濱州貢獻園區力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