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網
2022-04-06 16:37:04
原標題:4月7日零時起,鄒平市除封控區、管控區外的所有區域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來源:鄒平融媒
各鎮(街道)領導小組指揮部,開發區管委會領導小組(指揮部),市直各部門單位,指揮部各工作組:
為更好統籌推進全市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疫情防控機制不變、力度不減,確保精準防控措施有效落實的前提下,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根據國家、省、市有關政策規定,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時間安排
2022年4月7日零時起。
二、放開范圍
除封控區、管控區外的所有區域,實現人員流動,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三、堅決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一)嚴格落實分級分類管控要求
1.封控區。實行“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嚴格落實居家隔離措施,禁止人員出戶。每天進行早、晚兩次體溫和癥狀監測,健康狀況每天報網格員,并按要求開展核酸檢測。繼續24 小時巡邏值守。對因就醫等確需外出人員,須到村(社區)報告,安排專人專車,全程做好二級個人防護,落實閉環管理。
2.管控區。實行“人不出區、嚴禁聚集”,禁止外來人員進入,嚴禁人員聚集。居民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以戶為單位安排 1名代表,到村(社區)指定地點取回所購生活必需物資,村(社區)做好生活物資保供工作。居民每天進行早、晚兩次體溫和癥狀監測,健康狀況每天報網格員,并按要求開展核酸檢測。繼續對發熱、干咳、咽痛、腹瀉等可疑癥狀人員進行排查,及時按規定進行隔離診治觀察。繼續 24小時巡邏值守。對因就醫等確需外出人員,須經村(社區)同意,安排專人專車,全程做好個人防護,落實閉環管理。
3.防范區。對封控區、管控區以外的防范區,居民可正常工作生活,嚴格限制人員聚集,嚴格外來人員管理,繼續保留一處卡口,安排執勤人員對出入人員采取測溫、驗碼、戴口罩、查看核酸檢測證明、登記等防控措施,出入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 “三區”嚴格執行“紅事緩辦、白事簡辦、宴會不辦”要求,紅事一律緩辦,白事一律從簡,簡化喪葬程序,原則上只允許至親參加。
(二)加強重點行業場所管理
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規定的前提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生產經營單位等恢復正常工作秩序和生產經營,嚴格控制各類會議活動,非必要不舉辦,提倡召開線上視頻會議。藥店在嚴格落實管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開放, 嚴格執行測溫、掃描“場所碼”、戴口罩,嚴格限制人員流量,確保不滯留、不聚集,并規范做好消殺。生活物資配送網點盡快提升配送能力,組織配送人員開展無接觸配送,可在居民小區設置室外便民寄存點。餐飲服務單位繼續暫停堂食,可提供到店自取、送餐服務。允許貨車運送物資出入,保證生產、生活、采購運輸車輛流動,允許急救、殯葬、消防、環衛等特種作業車輛出入。
全市各中小學、幼兒園應制定復學工作方案、疫情防控方案、應急處置預案,做好恢復線下教學各項準備工作;學生兒童托管機構、線下教育培訓機構繼續暫停服務;公交、出租、網約車暫不恢復運行;商場、超市、城鄉大集、農貿市場、批發市場、便利店、生鮮店、孕嬰店、理發店暫不開放;電商企業暫不恢復運行。全市防范區解除后,逐步實現服務業復工復產。
養老院、福利院、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等特殊場所繼續實行全封閉管理。
(三)加強重點人群管理
1.加強重點人群居家健康管理。按相關政策實施居家隔離人員及共同居住家人嚴格居家健康管理,單獨居住、單人單間、足不出戶。每天進行早、晚兩次體溫監測,主動向社區網格員報告健康狀況,并按要求開展核酸檢測。對執行防疫措施不到位,造成交叉感染等惡劣影響的,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2.重點地區入鄒返鄒人員管理。進一步做好涉疫風險地區入鄒人員排查管控,強化社區網格化管理,健全公安干警、網格員、基層醫務人員組成的社區防控小組,優化發生本土疫情地區入(返)人員的報備、甄別、核實和核酸采樣、檢測等工作流程, 實行邊排查、邊核實、邊采樣機制,切實提高隨訪和核酸檢測效率。充分發揮市鎮村三級防護網作用,建立“市領導掛包鎮街、鎮街干部掛包村(社區)、村(社區)干部掛包戶”的三級掛包機制,落實鎮街干部、村(社區)干部、公安干警、村(社區)醫務工作者和網格員“五包一”責任制。入鄒返鄒人員須提前 3 天向所在村(社區)報備。嚴格中高風險區入鄒返鄒人員管理,對來自上海市、吉林省等疫情高風險區域的入鄒返鄒人員,一律實行“7 天集中隔離+7 天居家健康監測”,在集中隔離期間的前 5 天每天進行1次核酸檢測,集中隔離第 7 天和居家健康監測第 7 天各進行 1次核酸檢測;對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抵達的,在抵達我省第一落地點的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由居住地鎮街負責“點對點”接回。嚴禁入(返)人員個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公共場所。
3.進口冷鏈食品管理。對全市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落實疫情防控措施進行每周一次全覆蓋檢查,督促企業制定疫情防控工作制度,落實從業人員日常健康管理,高風險崗位人員實現閉環管理;督促商家落實進貨查驗“冷鏈三證”、實行“三專管理”和“亮碼銷售”。對進口冷鏈食品生產高風險崗位人員,參照專倉作業人員實施“三集中一隔離”(集中住宿、集中出入、集中管理,相對隔離)閉環管理,不得與非閉環管理人員直接接觸。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作業期間每7天進行2次核酸檢測,每 14 天進行 1次場所和環境核酸檢測。
4.進口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等貨物管理。建立企業進口貨物靜置期制度,接收進口貨物開箱后靜置滿 10 天方可投入使用。加強對進口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貨物的抽樣檢測和預防性消毒。進口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到達目的地前 24小時,企業需向市場監管部門進行報備。強化對來自高風險國家的進口非冷鏈集裝箱內的貨物外包裝、集裝箱內壁及門把手等高頻接觸部位的檢測和預防性消毒工作。企業對進口載物集裝箱在掏箱卸貨作業時、進口空集裝箱在裝運貨物和清理維修作業時實施預防性消毒。加強從業人員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貨物裝卸、集裝箱清理和消毒處理作業人員作業期間每 7 天進行 2 次核酸檢測;直接接觸非冷鏈進口物料的人員,作業期間每 7 天進行 1 次核酸檢測,每月一次對貨物存放場所和環境開展核酸檢測。
(四)充分發揮哨點作用
1.加強醫療機構哨點監測。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加強預檢分診,嚴格落實發熱病人閉環管理要求和首診負責制。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發現發熱、干咳、咽痛、腹瀉等就診可疑癥狀人員,要及時按規定進行隔離診治觀察,2 小時內報告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村委會、社區居委會負責追蹤管理。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采集樣本和送檢,并協助做好轉診等工作。
2.加強藥店哨點監測。藥品嚴格落實常規防控措施,繼續暫停銷售四類藥品(退燒、止咳、抗病毒、抗菌素),對進店顧客要測量體溫、查驗“場所碼”,佩戴口罩;對有發熱等癥狀和欲購買四類藥品的人員,要告知其到發熱門診就診,并 2 小時內報告轄區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3.建立多點觸發預警機制。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醫療機構等相關重點場所做好從業人員健康監測;學校完善因病缺課(勤)、病因追查、人員追蹤、登記報告等制度。疾控部門做好對其他可能傳播疫情的人員和場所的監測篩查工作。堅持人、物、環境同查,按“應檢盡檢”核酸檢測方案要求對重點行業從業人員、 環境和物品等開展定期核酸檢測或抽樣檢測。推廣抗原檢測等多種檢測方法,拓寬監測方式。
(五)加強消毒消殺管理
科學精準開展消毒消殺工作,各部門、單位要建立日常消毒管理制度,嚴格規范做好消毒消殺工作,購置和使用符合法規標準要求的消毒產品及消毒設備,消毒人員要熟悉消毒劑的配置、消毒器械的使用和維護,使用可靠的消毒方式和科學的消毒劑進行消毒操作。疫情防控指揮部消殺組要對現場流調隊確定的疫點、疫區,組織指導相關部門、專業機構開展消毒工作,對包括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住院、轉運期間可能污染的環境和物品進行隨時消殺;對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居住或活動過的場所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場所,在其離開后進行終末消殺,并在 1 周內進行回頭消殺。根據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鎮街要負責轄區內全面消殺工作,各行業主管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指導本行業領域內的消毒消殺工作。消毒頻次封控區 1 天 2 次,管控區和防范區 1 天 1 次,醫療機構、商場、超市等人員密集場所要根據實際情況多次消毒消殺。居家隔離人員要主動自覺落實居家消毒消殺措施,保持良好的健康衛生習慣,各物業單位要加強消毒消殺工作,定期按規范對電梯、樓道、樓道入戶門、步梯扶手、地面、桌面、墻面、窗臺等關鍵部位用 250mg/L 含氯消毒液噴灑消毒,垃圾和垃圾桶、公共衛生間等用 1000mg/L 含氯消毒液噴灑消毒,門把手、桌面、樓梯扶手、照明開關等小的物體表面用 75%的酒精噴灑或擦拭消毒。各用人單位要配備口罩、體溫計、手套、消毒劑、洗手液等防疫物品,做好企業內部生產場所的清潔衛生和消毒消殺工作,對員工宿舍、食堂等重點部位要進行全面消毒, 保證工作、生活環境衛生清潔。
(六)有序開展核酸檢測
各鎮街(單位)要按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部署,對隔離點、封控區、管控區以及居家管理人員,進行分級分區域開展核酸檢測,廣大居民要根據村居(社區)通知要求,自覺遵守疫情防控相關規定,主動參與核酸檢測。
各鎮街、市直各單位的機關干部,每周開展兩輪全員核酸檢測。各級醫療機構、隔離場所、藥店等相關的重點場所所有人員,繼續堅持一天一檢。民政服務機構、公安機關與監所、交通物流相關單位的所有人員,每周開展兩輪全員核酸檢測。
有序復工復產的企業,所有員工每周開展一輪全員核酸檢測。其中進口貨物、中高風險區的貨物以及冷鏈貨物隨到隨檢,及時消毒消殺;直接接觸以上貨物的員工,一天一檢;其他員工每周開展兩輪全員核酸檢測。商場超市、孕嬰店、外賣等生活必須的重點場所,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開放,所有員工每周開展兩輪全員核酸檢測。繼續嚴格限制入鄒車輛,司乘人員做好個人防護,隨到隨檢。
四、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
(一)分類確定復工復產行業領域。按照“先防范區后管控區再封控區”的原則,分區域、分領域、分行業有序推進企業和項目盡早復工復產,位于封控區內企業和項目暫不復工復產。優先支持復工復產領域包括:工業企業、農業生產、交通物流、建設工程。
(二)細化復工復產審批流程。各行業主管部門根據行業領域分別制定本行業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方案,明確審核程序、人員車輛出行、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等具體要求,企業復工復產前要根據具體要求制定復工復產方案,于開工前報各鎮街檢查驗收,并報各行業主管部門批準。各行業主管部門應提前制定驗收標準,報市工業企業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產組審核。
(三)全力保障企業復工復產。各行業主管部門要采用“一企一策”的辦法,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涉及企業資金、融資等問題,由市財政、金融等部門協調解決;生產企業應急物資和原材料運輸問題,由市交通運輸部門協調解決;重點物資的物流配送、防控應急物資的采購問題由市工信、商務、應急等部門協調解決;油電煤氣等供應鏈保障問題由市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協調解決。強化要素保障,著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四)統籌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各鎮街要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措施、壓實責任,全力抓好春耕生產,同時,組織做好“菜籃子”產品生產,加強農產品產銷銜接和市場監測,完善應急預案。組織好農資和畜禽飼料調劑調運,確保農用物資運輸暢通。
(五)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線。 按照“管行業必須管疫情防控”的原則,各領域企業的疫情防控,由行業主管部門統籌協調、調度督促,企業承擔主體責任,部門、企業各負其責,形成合力,確保全面管控、不留死角。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建立本行業領域企業疫情防控臺賬,建立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要加強對企業疫情防控的指導監督,實現定期核酸檢測、員工健康管理、防護措施、應急物資、防疫知識培訓“五到位”,為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提供保障。工業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房地產、建筑工程由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農業生產領域由農業農村局負責;商貿流通業、 住宿餐飲業、批發零售業、倉儲物流(魯中運達保稅物流中心)由市商務局負責;交通運輸業由市交通運輸局負責;文化旅游娛樂業由市文化和旅游局負責;金融業由市金融服務中心負責;通信行業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供銷行業由市供銷社負責;國有企業由市財政局負責,未納入以上行業領域的民營企業,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兜底指導并做好相關工作。鼓勵企業封閉運行,確實不具備條件的,在做好疫情防控、掃碼、測溫前提下,實行“點對點”上下班。
五、有序暢通道路交通
繼續嚴格實行區域道路交通管控,在高速路鄒平東、鄒平西、G308 長山桓臺界、G308 青陽章丘界、高淄路孫鎮坡莊橋南設置 5處交通管控檢查點。嚴格限制車輛人員離鄒,應急物資運輸、重點民生保障、能源物資、生活必須品等重點物資運輸車輛持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及48小時內核酸檢測證明,執行核驗行程碼、“場所碼”、車輛消毒消殺等防疫規定,實行車輛封條貼封、點對點閉環管理。在交通卡口設立外地來鄒運輸人員核酸檢測站,為來鄒人員提供核酸檢測便利。實行鄒平區域內通行證通行互認,各鎮街、單位、村出入持有效證明,可實現跨區域人員流動、正常通行。
六、迅速推廣使用“場所碼”
根據省市要求,為加強疫情溯源和監測,更好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保護個人信息,即日起,在全市各類重點場所推廣應用統一的山東疫情防控“場所碼”。需要下載張貼“場所碼”的場所主要包括: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政務服務大廳、學校、醫院、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養老服務機構等場所;餐飲單位、賓館、酒店、民宿、商場、超市、農貿市場、藥店、文化娛樂、旅游景點等場所;各類企業,各交通站點、交通場站出入口等場所及各類公共交通工具;冷鏈食品、物流快遞等重點生產、加工、運輸等場所;居民小區、建筑工地等場所;其他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和經營性服務、人員出入較多的場所。各鎮街、行業部門主管單位要廣泛宣傳動員,多措并舉推進“場所碼”應用,采取微信、“抖音”、宣傳欄、電子顯示屏、村大喇叭等多種方式加強政策宣傳,引導各類場所、群眾自覺規范使用。
市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
工作領導小組( 指揮部)
2022 年 4月 6 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