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網
2022-04-16 16:25:04
原標題:無棣縣:數字化賦能 “田長”管地更“智慧”
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無棣縣在全面推行“田長制”基礎上,探索推動流程再造、數據共享和資源整合
數字化賦能,“田長”管地更“智慧”
鄉村四月,萬物勃發。廣袤麥田內,農人們搶抓農時,松土、施肥、灌溉……在盎然綠意中播撒豐收的希冀。
在無棣縣,守護這片希望田野的不只是農民,還有583名各級田長,以及24小時全天候“值守”的智慧天眼系統等。
“我們在率先全面推行‘田長制’基礎上,深化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動流程再造、數據共享和資源整合,加速形成‘數據驅動、精準治理’的‘空天地’一體化自然資源智慧監管決策機制,全面提升了自然資源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睙o棣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馮國建表示。
全省率先開發應用“田長制”APP,實現“掌上管地”
“嘀、嘀……”上午8點多,信陽鎮大莊東村村支書徐志建跨上電動自行車,一擰電門,開始到田地“巡邏”。
這位85后村支書還有一個重要身份——“三級田長”。
臨近田地,徐志建打開手機上的“田長制”APP,依次點擊“簽到”、“開始巡田”按鈕,系統自動記錄下其巡田軌跡。
“按規定‘田長’每周至少巡田一次,但現在是農忙時節,疫情穩定后每天我都要到田里打個轉?!毙熘窘ㄕf,村里人多地少,土地分散,為了將全村900多畝耕地看個遍,有時一天就要巡田四五次。
“三級田長”的主要職責是查看村內地塊種植情況,及時發現、勸阻亂占、破壞耕地和基本農田的違法行為。
3月2日這天,臨近中午,徐志建發現一名村民在田里取土墊路,立即上前勸阻,同時通過“田長制”APP將問題上報“二級田長”。不到十分鐘,信陽鎮自然資源管理站站長齊建磊趕到,查看了土地破壞程度,并向村民詳細講解了國家土地政策相關規定。
“過去真沒想到自家地里取幾掀土墊個路還違法,這下知道了,以后再不這么干了。”村民聽得心服口服,迅速將田地恢復原樣。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但一段時間以來,農村占用耕地違法建房、基本農田內種樹甚至撂荒等侵占破壞耕地現象屢禁不止,且存在分布散、發現難、查處難、整改難等問題。
為有效破解日常監管難題,無棣縣于2020年7月開始著手“田長制”工作,并全面構建起“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縣鄉村三級“田長制”管理體系,實行“上級田長監督下級田長,下級田長對上級田長負責”的逐級負責機制。共設立縣、鄉、村三級田長583名,其中一級田長1名,由縣長擔任;二級田長12名,由鎮長(街道辦事處主任)擔任;三級田長570名,由村(居)主要負責人擔任。為進一步織密田長網格,推進“田長制”責任體系在基層向縱深發展,推舉民間田長1500余名,實現了對全縣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全覆蓋管理,編織起了一張“地網”。同時,在全省率先研究開發“田長制”工作APP系統,推出田長“掌上管地”手機客戶端。
“田長通過手機操作即可完成巡查、拍照、測量和實時數據上傳,實現了線上、線下耕地保護監管的‘一網聯通’,真正實現了‘掌上管地’?!毙抨栨傛傞L劉彥表示。
探索優化整合“三個平臺”,田長管田有了智能化“千里眼”
“‘田長制’的全面推行有效遏制了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然而在具體工作中我們發現,傳統以人力巡查為主的農田維護方式,只適用于小區域,大面積監測存在困難,因此仍然存在監管真空、巡查遺漏等問題?!睙o棣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崔吉春表示。
能否融合數字化信息技術手段,“人防﹢技防”保護耕地,讓違法占地即使躲過了“地上查”,也難逃“天上看”?
2021年8月,無棣縣“智慧國土高點視頻監控平臺”列入省級自然資源“數字賦能”試點??h政府迅速成立“數字賦能”專班,推動高點視頻監控平臺、智慧無棣時空大數據平臺和“田長制”信息平臺相互融合。
“我們在全省率先探索將‘三個平臺’融合設立綜合監管平臺,通過‘數據源’的資源共享、優勢結合,實現對全縣范圍內地表變化圖斑的提取?!睙o棣縣土地整理儲備中心黨總支副書記杜建座介紹。
據悉,綜合監管平臺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到崗,通過高點監控自動巡航功能識別變化圖斑信息,截取變化圖斑影像;對重點區域人工巡查,對發現的挖土、推填土、基本農田植樹造林、疑似建設等地表變化情況進行采集;通過各級田長上報的地表變化情況,以及互聯網、12345市長熱線、12336等途徑獲取各類違法信息,及時分析、比對,處理、下發各類任務,并做好匯報、匯總等相關工作。
打開無棣縣智慧國土高點視頻監控平臺,工作人員指著上面密密麻麻分布的綠點、紅點介紹,這些點位代表全縣58個攝像頭,其中綠點表示正常狀態,紅點則是預警,可實現焚燒識別、違建識別、棄耕識別、挖掘識別、造林識別和非糧作物識別等,從而對轄區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情況進行實時智能監控。
“我們投資720萬元,規劃建設了覆蓋全縣重點耕地集中區域的‘天眼’高空高清攝像頭監管系統,采用360度旋轉監控模式,每個高清攝像頭輻射半徑達3公里,可實現27平方公里農田的‘全天候、全方位、無差別’監控?!倍沤ㄗf,該系統集國土監測、火點監測于一體,通過圖像識別、前后影像對比等手段,可自動識別、抓拍破壞耕地、秸稈焚燒、耕地“非農化”等行為,及時進行預警。
高點視頻監控平臺、智慧無棣時空大數據平臺與田長制APP的深度融合,實現了耕地保護實時智能精準化監控,相當于為耕地安裝上了智能化“千里眼”“順風耳”,從而“發現在初始,解決在萌芽”,提高了“田長制”管理的科技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
全流程閉環監管,筑牢數字化護田“防護網”
3月5日10時16分,無棣縣綜合監管平臺工作人員通過高點視頻監控平臺預警信息,發現車王鎮呂家邢王村偏東北方向有疑似動工點。
初步分析后,工作人員將疑似施工現場推送至無棣縣“田長制”平臺,平臺又將報警信息轉送至車王鎮“二級田長”。不到11點鐘,車王鎮自然資源管理站站長高長健就趕到現場。實地核查發現,該施工項目建成后主要從事蚯蚓養殖,已辦理設施農用地備案。
據悉,借助于“三個平臺”的動態信息數據輔助支撐,無棣縣實現了對耕地違法行為的“事前發現、三級田長至一二級田長的事中提報、事后有關部門對違法現象的及時有效處理”全流程閉環管理,從而做到對違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地行為的“早發現、早預警、早制止、早處置”。
由高點監控、“田長制”APP、互聯網等多途徑獲取的信息,制作綜合監管平臺推送單,通過微信工作群、政務內網及時推送至變化圖斑所在鎮街,由鎮街管理站的工作人員通過“田長制”APP現場測量、拍照等,將現場相關信息上傳至智慧無棣時空大數據平臺,并按推送單相關要求記錄有關信息。完成上述工作后,所在鎮街將推送單經相關負責人簽字后反饋至綜合監管平臺。綜合監管平臺收到信息后,及時將信息轉送至執法大隊、調查和監察股、耕地保護股等相關股室。各股室根據各自職責和分工,對變化圖斑信息進行比對分析,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理。綜合監管平臺對發現的變化圖斑進行不間斷定點監測,直至該變化圖斑經相關股室核實銷號后,結束對該變化圖斑的定點監測。
信息化技術的深度融合運用為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進一步筑牢了“防護網”。對比分析發現,無棣縣違法占用耕地、破壞土地資源情況明顯好轉。
“我們將全方位推動耕地質量監測保護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強政府、社會各方力量的高效協同,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形成耕地資源保護社會共管共治的良好局面?!瘪T國建堅定地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