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9日訊 “快坐快坐,看,這是我用積分兌換的小椅子,還有這水壺、抽紙。”郭曉玲一邊招呼客人,一邊高興地向大家展示家里的椅子、水壺等。
在山東省博興縣店子鎮耿郭村,村民郭曉玲告訴記者,“村里搞了個積分制管理,門前衛生保持干凈的積5分,被評為‘美麗庭院’的積10分,要是違反了村規民約,還得扣分呢。”
近年來,博興縣店子鎮突出黨建引領,試點推行鄉村精細化管理模式,以村民積分制管理為紐帶,通過完善村規民約、加強村干部監督管理、推行黨員和村民代表聯戶等方式,為鄉村治理提質增效,不斷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完善村規民約,用制度規范村級事務
走進耿郭村委的辦公區,門廳顯眼處看到的是6章72條的村民自治章程和22項具體村規民約,從村“兩委”干部履職盡責、農村“三務”公開、“三資”管理,到婚喪嫁娶事宜各項要求、村莊規劃、環境整治,再到尊老愛幼、鄰里和睦等等,滿滿全是農村治理的“干貨”。
“從2007年村‘兩委’換屆后,我們‘兩委’干部就商定,第一件事就是制定村規民約,經過入戶征求意見、‘兩委’商定、黨員和村民代表決議后,形成了耿郭村第一版村規民約,之后根據上級政策和村里的實際情況,每次換屆都進行至少1次修改,到現在這一版已經是第5版了。有了這個章程,就等于有了辦事的依據,村民們也都認可,我們‘兩委’的工作就理順了起來。”耿郭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郭光民說。
在建好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的同時,耿郭村還提出了黨員“十帶頭”,號召全體黨員積極參與村級各項事務,帶頭守法守規。同時,用更嚴格的標準要求村“兩委”干部,每周二都開一次“兩委”碰頭會,對村里各項工作商議安排。
細化組織體系,用網格強化基層治理
“我們的互助小組長和微網格員真是用心了,家里就是我一個老太婆,家務都干不了,多虧了大家伙兒,時不時的來給打掃打掃衛生,去年屋頂漏雨,還是我們小組長爬上去給修的呢。”今年80多歲的孤寡老人劉奶奶說到。
劉奶奶提到的微網格員和互助小組長是耿郭村積極推行的“一網四格三聯”工作模式,以耿郭村為總網格,以村中心街道為界線,劃分四個片區為微網格,選任責任心強、工作積極的村民擔任微網格員,對片區內環境衛生、鄰里關系、村民活動等事務協調開展。同時,按照就近原則,將4個片區農戶劃分為32個互助小組,由32名黨員擔任小組長,負責聯街巷、聯農戶、聯積分,帶動組內群眾參與村內各項工作,開展志愿活動等。
推行積分管理,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
2021年村“兩委”換屆后,耿郭村制定了新的村規民約和村民“十美”評價機制,創新推行積分管理,結合參與村級事務、發揮作用等情況,設置基礎分、加分項和減分項,黨員和群眾分別制定積分規則,每月一次評比,一次公示,充分調動起黨員群眾參與村級事務和鄉風文明建設,村居環境美了,民風也更淳樸了。
“我們開設了積分超市,每月群眾可以根據積分情況,經過審核無誤后兌換相應的日常生活用品。結合積分情況和年度綜合表現,設置‘紅黑榜’,排名靠前,工作積極的紅榜表揚,出現違紀違法違規等問題的,在黑榜公開。”耿郭村網格員郭永說。
通過“每月小計、季度評議、半年兌換、年終總結”的量化評分機制,充分調動起全村村民的積極性,切實營造了“黨員帶頭干、人人比進步、戶戶比優秀”的濃厚氛圍,讓村容村貌整潔明朗,村民素養不斷提升。
完善監督體系,推動建設“清廉村居”
“老郭呀,你是小組長,還有半個月家里就辦喜事了,一定得遵守咱的村規民約啊,今天和你在這里談話,就是給你先提個醒,打打預防針,可不能糊涂了。”在耿郭村的“勤廉驛站”,村紀檢委員郭光奎正在和要為兒子辦喜事的黨員談心談話。
去年以來,店子鎮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基層干部監督的有效途徑,積極開展“勤廉驛站”建設,由村紀檢委員、網格員等人員牽頭,通過接待來訪群眾、開展談心談話等方式,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抓早抓小,把“談話室”擺在群眾家門口,對村級公權力及黨員干部開展“近距離”監督,打通監督“最后一公里”。
同時,試點推行“智慧店子”鄉村治理平臺,群眾通過手機微信小程序,就能看到最新的村情動態、“三務”決策情況,了解有關事項的辦理流程。每月黨員群眾通過平臺,對村“兩委”干部、網格員進行評議打分,對村莊管理等提出意見建議。去年以來,通過“智慧店子”平臺,公示各類村級事務16次,收到群眾反饋意見20余件。
“以往基層很多矛盾信訪問題,就是農村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的權力運用不規范、不公開所致。有些小問題逐漸積累成了大問題。通過‘清廉村居’建設,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調動起群眾監督的力量,時刻提醒村干部要謹慎用權。”店子鎮紀委工作人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