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8日訊 12月18日,濱州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舉行《濱州市社會心理服務條例》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唐海濤,濱州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孫衛東,共同介紹《濱州市社會心理服務條例》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唐海濤介紹,《濱州市社會心理服務條例》作為全國第一、全省首件社會心理服務領域的地方性法規,在主要制度設計上,總結了近幾年濱州市在社會心理服務方面的經驗做法,對目前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探索制定了針對性較強的政策措施,以推動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的開展。
注重了全鏈條全覆蓋服務體系建設。《條例》從社會心理服務場所的建設管理使用、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和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服務要求、人才隊伍建設、行業組織建設、線上平臺建設、社會心理服務與網格化融合等方面入手,并通過明確家庭、學校、單位、社會在社會心理服務中的職責,建立了完善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形成了社會心理關愛的合力,這對于及時發現社會心理問題,化解心源性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進一步夯實了部門職責。《條例》充分整合衛健、教育、民政、市場監管、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相關部門力量,加強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工作人員的關心關愛,設置專門科室和專職人員提供心理服務;明確將中小學生開展心理測評作為常態化工作機制,完善校內心理服務的危機預警和心理輔導工作;同時注重教師隊伍心理健康工作開展情況,要求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學前教育機構應當重視教師心理健康,組織在職教師接受相關心理健康和知識培訓等。這樣各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品牌建設,將會形成百花齊放、功能突出的服務格局。
注重人文關懷,突出了政府的兜底救治職責。《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做好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范管理,統籌保障居家服藥和住院醫療費用,對本市行政區域內在冊管理的六類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免費救治。這一規定對濱州市做好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救治工作作出了更為具體、細致和強有力的規定,也將有效解決相關家庭的后顧之憂,避免一個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拖累一個家庭的情況出現,是濱州立法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
注重弱勢群體關愛。《條例》第二十條規定:市、縣(市、區)相關部門、單位應當加強對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等社會弱勢群體和羈押服刑人員、社區矯正對象、刑滿釋放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等特殊群體的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密切關注弱勢群體和特殊群體的心理狀態,做好服務管理工作。上述弱勢群體,是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引起社會矛盾的特殊群體和重要群體,《條例》關注對弱勢群體,體現了化解心源性矛盾、解決社會問題的立法目的和濱州立法以人為本的地方特色。
將社會心理服務融入基層治理。《條例》的立法目的是規范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通過公眾心理需求的滿足和社會風氣的營造,推進治理的現代化和發展的高品質。為此,《條例》提出,將社會心理服務融入網格化管理,在矛盾糾紛調處工作中,加強心源性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以及信訪事項化解等工作中,社會心理服務工作者可以根據有關機構的委派提供心理服務,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此外,《條例》還明確了各部門在社會心理服務工作中的職責,要求社會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教育活動中充分融入孫子文化、黃河文化、紅色文化等本土文化資源,打造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的地方品牌特色,重視社會心理服務相關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