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4日訊 12月14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解讀《濱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瑞杰,濱州市自然資源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增永,濱州市自然資源規劃局一級調研員曲秀峰,濱州市自然資源規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賈偉召,共同介紹《濱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賈偉召介紹,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劃定“三區三線”,是黨中央、國務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將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
按照“應劃盡劃,應保盡保”的原則,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規劃》確保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74.6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509.60萬畝。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經依法劃定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能源、交通、水利、軍事設施等重大建設項目選址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經依法批準,應在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基礎上,按照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原則,在可以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上落實永久基本農田補劃任務。優先在永久基本農田上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永久基本農田質量。
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兑巹潯穭澏ㄉ鷳B保護紅線總面積885.35平方千米(含海防)。其中,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為194.3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貝殼堤島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小開河、馬頰河、德惠新河等河流水系,以及各類水庫及濕地公園等區域;海域生態保護紅線690.97平方千米,包括貝殼堤島淺海水域、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套爾河口、大口河海島等區域。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前提下,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
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兑巹潯肪C合考慮自然地理格局、人口變化、交通區位、節約集約用地水平等因素,堅持全域統籌,充分利用河流、山川、交通基礎設施等自然地理和地物邊界,嚴格避讓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全市劃定城鎮開發邊界總面積885.06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內建設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并與城市藍線、綠線、黃線、紫線、工業控制線等控制線協同管控。嚴格城鎮開發邊界外的空間準入,不得進行城鎮集中建設,完善農業生產生活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