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5日訊 12月5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濱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穩就業專題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二級巡視員李榮舜,濱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副書記,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黨總支書記、主任、新聞發言人顏波,濱州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黨總支副書記張勇,濱州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黨總支委員、副主任孫善君。介紹今年以來,濱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穩就業工作推進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張勇介紹,開展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是濱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強化就業優先政策的重要舉措,對促進充分就業、群眾增收,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義。去年以來,濱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通過城鄉公益性崗位兜底解決了2.86萬名困難群眾就業,在全省率先啟動、率先上崗、率先讓群眾享受待遇,工作做法先后兩次得到省委主要領導簽批肯定。今年,濱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持續鞏固良好工作勢頭,進一步細化工作責任,加強規范管理,新創設的3.3萬名公益性崗位人員已于9月底全部上崗,上崗率達112%,上崗率走在全省前列。為了更加符合濱州市實際,回應群眾期待,相比去年,城鄉公益性崗位在政策方面做了相應優化調整。
群體范圍進一步擴大。為讓更多困難群眾享受到政策紅利,從原先鄉村崗位的5類群體、城鎮崗位的7類群體,擴大到現在的鄉村崗位6類群體、城鎮崗位9類群體,將16-24周歲失業青年、失業“二孩媽媽”以及其他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群體納入公益性崗位安置范圍。
崗位設置進一步擴大。建立了城鄉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聯席會議制度,細化了崗位設置要求,崗位類型擴大到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社會事業等10大類上百個細分種類,基層可根據現實需求和群眾期盼科學合理設置崗位。
崗位管理進一步擴大。重新對崗位聘用程序進行規范,按照發布公告、組織報名、民主評議等8個環節18項要求的具體步驟開展實施。在崗位管理方面更加細化,包括日常管理、考核管理、退出和補充管理以及檔案管理等。同時我們要求各地要積極開展系列典型選樹活動,激發公崗人員愛崗敬業、積極作為的工作熱情。
在此基礎上,濱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不斷探索創新,主動實踐,著力開發特色公益性崗位,服務“三農”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
堅持因村制宜突出“準”。每個村居分析亟需解決的民生事項,上報公益崗設置的種類、預計達到的效果以及崗位人員匹配度等,一村一策,精準設置了農村公路管護、村莊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垃圾污水處理、河塘清澈整治等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的公益崗位1.9萬余個。
聚焦產業發展瞄準“精”。緊扣濱州冬棗、鹽田蝦、糧食加工、肉牛等農業特色產業,發揮鄉土人才、鄉村專家優勢,設置了棗福公益崗、糧食收儲公益崗等1000多個特色農業崗位,重點服務設施農業,深度參與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指導和人員培訓等,著力壯大濱州畜牧水產“千億級產業集群”。
拓展服務領域把握“實”。立足市委、市政府“民生品質更實”的部署要求,公益崗逐漸成為民生改善的一面旗幟。在社區場所,設置了社區微工廠公益崗、幫扶助殘公益崗,重點保障特殊群眾就業;在村居人社網點設置人社服務公益崗,幫辦代辦人社業務;同時進一步拓展到了宣傳、組織、文旅、民宗、基層法治等領域,新開發特色崗位20多種,為群眾切實解決了關鍵小事和社會民生大事。
城鄉公益性崗擴容提質行動對穩定全市就業形勢起到了重要作用,濱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切實抓好,努力讓更多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城鎮長期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