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9-08-27 10:56:08
“一個月的社會實踐深切地感受到了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待我學成歸來,一定要為濱州發展貢獻力量。”在2019年濱州市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總結會上,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書瑞與團市委簽訂了青鳥計劃“學社銜接”服務協議書,同她一起參加首批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還有856名濱州籍海內外高校學子。
與此同時,這856名學子已經被錄入濱州籍優秀青年數據庫,接下來的求學期間,濱州將通過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線上線下交流溝通平臺、大學生返鄉實習就業創業平臺和特殊需求柔性服務平臺,與他們保持溝通,精準對接家鄉人才需求,吸引他們回鄉就業創業。
自6月初啟動以來,系統已吸引濱籍優秀青年學子1.5余人錄入,并有越來越多的人才信息不斷匯集,“一庫四平臺”成為大數據賦能招才引智的創新實踐。
人才數據庫網羅海量海內外濱籍優秀青年,為精準招才引智提供數據支撐
7月20日,濱州市“渤海學子·青鳥計劃”正式啟動。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佘春明與重點高校學子代表清華大學博士生許志錳等人視頻連線,殷切期望各位學子,學業有成后回到家鄉,共同參與濱州建設。
為給海內外濱籍學子創造廣闊的就業創業平臺,濱州推出“萬名大學生進濱州,百名碩博士進事業單位”計劃,計劃的實施需要準確掌握海量的大學生信息。作為廣大青年學子的“聯絡人”,濱州團市委創新建設了“一庫四平臺”——濱州籍優秀青年數據庫,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線上線下交流溝通平臺、大學生返鄉實習就業創業平臺和特殊需求柔性服務平臺。通過‘一庫四平臺’將實現人才大數據線上互通,讓高校、單位、企業、個人在平臺內互聯互通,強化校企合作、校社銜接,讓人才的個人優勢與濱州的實際需求實現精準對接。
截至目前,系統共錄入海內外濱州籍優秀青年15180人。其中,雙一流大學及涉及十強產業重點學科的本科以上在校生3801人,全國116所985、211高校實現全覆蓋;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9607人;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前300名高校在讀的濱州籍留學生132人,涉及87所高校;應屆本科以上未實現就業的畢業生2646人;報考濱州市“英才計劃”和選調生沒有被錄取的應屆畢業生192人;濱州籍在外青年企業家、學科帶頭人等790人。
與此同時,為方便溝通交流,濱州團市委打造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青年會客廳”。線上可同時實現30個并發點的視頻會議,在外學子與做客“青年會客廳”的黨政部門負責人、青年導師、青年榜樣“面對面”交流、傳播訊息;線下“青年會客廳”即將投入使用,將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鼓勵優秀青年積極對接濱州重點項目,開展十強產業招商引資、項目合作,發揮濱籍在外專家學者、學科帶頭人技術、信息優勢,開展產學研對接。
前移引才關口,為濱籍在外大學生當好“服務員”
“一個月的社會實踐,深切感受到濱州已從默默無聞的小城成長為獨具魅力的興業之城。”畢書瑞說。同她一樣,參加活動856名高校學子也是中學階段忙于學習,大學期間遠離家鄉,對家鄉變化、產業特點缺少深入了解,目前的濱州高端鋁、新型化工、家紡紡織、糧食加工和畜牧水產“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不斷壯大,現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材料、醫養健康、現代服務業五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魏橋創業、西王集團、京博集團等一批龍頭企業馳名中外,更可以驕傲的說,世界鋁業看中國,中國鋁業看濱州。
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需要海量的高層次人才做支撐。如今這些大學生走出濱州,走向海內外國際大都市,有了更大的誘惑。近幾年,全國各地掀起“人才爭奪戰”,2018年濱州籍大學生回鄉工作創業的比例只有50.23%,近半數的優秀年輕人選擇在外地就業。
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撬動點,城市之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如何吸引廣大海內外濱州籍優秀青年回鄉就業創業?情感是聯系海內外學子的紐帶,濱州團市委前移引才關口,今年5月底在全市開展“渤海學子·青鳥計劃”工作,把服務人才作為吸引人才的前提和基礎,著力解決“聯系不經常”、“感情因素加分少”等問題。
為及時傳達家鄉政策、組織“家鄉行”和社會實踐活動,濱州團市委在高校學生和優秀青年聚集的城市成立了駐外團工委,在95所海內外重點高校建設了“青鳥驛站”,國內高校72個,國外高校23個。參加本次社會實踐活動的“感知齊魯·優選山東”重點高校學子代表南開大學研究生董朝強,就是通過學校的“青鳥驛站”得知這個活動來到濱州。
“一個月的實習,感受到了濱州的溫暖、熱情、好客,作為天津人將積極宣傳濱州、推介濱州,我學的專業是生命信息物理學,希望可以為濱州的新興產業發展貢獻力量。”董朝強說。
解決供求信息不對稱,實現人才優勢和濱州需求精準匹配
“不少大學生選擇在外地就業,是覺得外面的機會更多,信息不對稱是濱州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之一。”參加社會實踐的學生代表王媛婷說。濱州團市委利用信息化手段,結合高校學子就業意愿,廣泛征集并優選崗位需求信息,主動與全市重點企業和十強產業企業進行對接,共征集魏橋創業、三星集團、西王集團、渤海活塞等116個重點企業423個崗位,需求人數達到2370人,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實現人崗精準對接。
8月10日,“渤海學子·青鳥計劃”首期專場招聘會成功舉辦,457名高端人才與魏橋、京博、濱化等市多家重點企業達成就業意向,社會實踐與招聘會完美結合,人才引進工作從量變實現質變,真正發揮出了“聚才、引才、留才”的平臺效力。
為下好育才“先手棋”,渤海學子·青鳥計劃”還建立了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對有特殊需要的青年開展柔性服務。近日,受超強臺風“利奇馬”影響,我市遭受大風和暴雨襲擊,部分貧困家庭雪上加霜。團市委機關全體黨員,走訪慰問37戶受災大學生家庭,及時為受災大學生家庭送去關懷。受助大學生表示,家鄉的親切慰問和深切關懷給他們帶來了溫暖和鼓舞,一定好好學習化鼓勵為動力,用知識戰勝貧困,回報家鄉、回報社會。
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雙招雙引’工作是當前全市的‘頭號工程’,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就是共青團的主職主責,各級共青團組織必須主動跟進、有所作為。下一步,團市委將蹄疾步穩推進創新舉措持續落地,吸引更多更優秀的人才愛上濱州、留在濱州、建設濱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