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8-12-07 10:01:12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習近平同志強調,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血脈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黨的成敗也在人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締造者,而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我們黨要始終保持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將群眾最期盼、最渴望的需求作為目標,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滿足感。無棣縣嚴格貫徹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抓實黨的教育,以培養合格黨員、建設過硬支部為目標,通過“點線面”的一系列舉措,強化黨組織和黨員政治引領作用,提高黨員為民服務意識,以黨員素質的提升帶動群眾家風、村風、縣風的轉變,真正實現服務群眾與引領群眾的結合,讓群眾“聽黨話、跟黨走”。
一、點上做精,打造共產黨員“淬火工程”黨性教育品牌。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無棣縣堅持將“強黨性”作為固本之源,聚焦破解理論教育資源不足、組織乏力,黨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氛圍不濃、手段不多,黨員隊伍的作風建設和規矩紀律意識培養缺少抓手等難題,探索實施共產黨員“淬火工程”,通過持續抓理想信念教育,強化黨性錘煉,為廣大黨員注入紅色基因,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著力打造“淬火”黨性教育品牌。2017年以來,無棣縣積極盤活閑置資源,建立和恢復基層黨校13處,吸收優秀共產黨員、老黨員老干部、各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優秀企業家、孝道人物等148人完善縣級、各鎮街教師資源庫,按照60歲以下農村黨員每年集中教育不少于32學時的要求,堅持“強黨性”的主旨不變,將讀原著學原文、重溫入黨誓詞、高唱革命歌曲、觀看紅色影片、講述初心感受作為規定動作,綜合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形成“強化理論武裝、錘煉黨性觀念、發揚黨內民主、嚴格組織生活、培樹優良作風、弘揚傳統文化”六個教學板塊,采用小班化、軍事化、封閉式教育管理模式,共舉辦共產黨員“淬火工程”集中教育200余期,教育黨員11000余名,有效實現了農村黨員的情感回歸、組織回歸、紀律回歸和身份回歸。
二、面上做實,實施“大喇叭鎮村通”工程實現黨的教育全覆蓋。隨著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城鎮化水平和農村生產生活方式也在不斷發生改變,群眾的民主意識逐漸增強,利益訴求逐漸多元化,在各種不同宣傳媒介的影響下,個別黨員受到其他思想的侵蝕,部分群眾對黨的政策不了解、不理解,甚至抵觸和反對。為此,無棣縣利用空中廣播收聽面廣、傳播快、持續性強等特點,在農村實施“大喇叭鎮村通”工程,把黨的教育宣傳和群眾的生產生活緊密結合,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實現黨的教育無盲點全覆蓋。在各鎮(街道)建立綜合中控室,通過網絡通訊,對所轄村進行統一廣播。系統設有信息傳達、訴求收集、分級辦理三個平臺,開辟黨建之聲、法治傳播、創業信息、鄉音鄉情、應急管理等板塊,使黨員群眾在自家堂屋、田間地頭都可以經常、持續地聆聽到黨的聲音、黨的政策,接受黨的教育,夯實了輿論陣地,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開通的民生訴求熱線,貼近百姓、服務群眾,解決了政策下不去、民意上不來、服務群眾不精準等上下溝通不暢、中梗阻問題,受到了黨員群眾的歡迎及好評。目前,“大喇叭鎮村通”已累計播放時長4000余分鐘,發布信息894條,解決問題116件。
三、線上做亮,圍繞群眾所需所盼讓黨的教育落地生根。“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黨同志的諄諄告誡,也是我們黨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如何把群眾的需求與黨的建設充分結合?如何在抓黨的建設中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實現團結齊心,共同發展?就必須讓群眾和我們黨的目標一致、同向發力。為此,無棣縣立足于黨建氛圍營造,實施“紅色風景線”工程,在縣域、鎮域內主要道路上廣泛宣傳黨的政策、理念、工作目標,村村粉刷《十九大解讀報告》和《鄉村振興規劃》,讓群眾一出門就能看到黨的目標、追求、遠景和愿景,做到目標一致。同時,以實際行動做給群眾看,各機關、“兩新”黨組織分別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深入農村開展“志愿服務暖民心”活動;村級黨組織將黨員活動室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員服務代辦點建設相結合,建設留守兒童四點半學校,成立老年人夕陽互助組,真正把群眾的所需所盼、所急所難放到黨的教育中去,零距離為群眾服務,聚民心共發展。(作者為濱州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無棣縣委書記)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