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8-12-07 10:00:12
通過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進一步深刻認識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政治意義、歷史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就是要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綠色發展、建設生態陽信。
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順應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迫切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尖銳指出:在生態環境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必須盡力補上生態文明建設這塊短板。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全局位置,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
綠色發展解決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也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
循環經濟是推進產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是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和實現途徑,能夠實現經濟發展、資源節約、環境保護、人與自然和諧四者的相互協調和有機統一。
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綠色發展、建設生態陽信的基礎條件
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是破解資源約束、保護生態環境、轉變發展方式的有效途徑,在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資源消耗大的地區,應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綠色引擎,既從戰略上謀篇布局,又持續強化政策支持,鼓勵和幫助縣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綠色發展。
濱州是中國循環經濟的發祥地,有全國首批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國家發改委總結濱州經驗在全國提出發展循環經濟。2018年9月10日,濱州再次被公示為全國50個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講,濱州最具有發展循環經濟的“資格”,發展循環經濟能夠也應該成為解決濱州有關突出問題的可行路徑和有效舉措,循環經濟能夠也應該會成為濱州的靚麗名片!
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綠色發展、建設生態陽信的路徑和舉措
一是大力發展循環工業。圍繞高端鋁材、精細化工、生物質熱電聯產等骨干企業,加快推進結構升級、增強核心競爭力,推動石油化工向精細化和高端高質方向發展,實現由資源驅動的傳統生產模式向技術創新驅動的多鏈條、現代化產業集群轉變。二是發展全域生態循環農業。依托農業龍頭企業和特色品牌,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鼓勵發展“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資源能源循環利用模式。探索推廣生物質清潔取暖“陽信模式”,統籌農村清潔取暖、藍天保衛戰、煤炭消費減量替代、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問題,力爭建成全國首個農村清潔取暖“無煤縣”。三是建設循環型社會。倡導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方式,引導形成文明節約的生活風尚。大力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推廣綠色建材,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廣新能源汽車、公交車、共享單車等綠色低碳出行方式。四是打造循環經濟支撐平臺。依托龍頭企業,推進再生資源分類回收 “互聯網+”模式。引導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線性經濟模式,向“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閉環經濟模式轉型。大力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加快建設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探索實施垃圾分類管理。五是發展新能源及余熱回收利用。在煤炭持續減量的同時,推廣太陽能光熱、光電與建筑一體化及農業生產太陽能高效利用技術,積極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六是推進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優化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推進產業鏈循環化、資源利用高效化和污染治理集中化,加快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環的現代產業體系。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我們正以孜孜以求、鍥而不舍的毅力恒心,落實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力爭實現綠色發展,加快建設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小康濱州!(作者為陽信縣委副書記、縣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