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8-07-26 10:29:07
全市2017年度“爭一流、上水平”十佳成果、重大成果、優秀成果展示
全市供銷系統三農服務平臺基本建成
全市供銷系統緊緊圍繞服務“三農”發展大局,堅持以“爭一流、上水平”為工作總基調,以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為主線,把為農服務中心建設作為重要突破口和強力引擎,以三年實現為農服務中心涉農鄉鎮(街道)全覆蓋為目標,攻堅克難,強力推進,為農服務中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新的“三農”服務平臺基本建成,初步搭建起了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基礎框架。
搭建“三公里服務圈”架構
全市供銷系統突出為農宗旨,以實現為農服務中心智能配肥、農機服務、農資直供、烘干倉儲、統防統治、農民培訓、綜合服務窗口等七項服務功能為目標,打造“三公里土地托管服務圈”。將為農服務中心建設工作納入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內容,列為全市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重要內容,市里和7個縣區均成立了為農服務中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加快為農服務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
自2016年7月全市為農服務中心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已建成為農服務中心78處,涉農鄉鎮覆蓋率達到77%,預計2018年基本實現全覆蓋,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全省墊底到走到前列的轉變。新疆、聊城等地供銷社先后來我市觀摩學習。2017年新建29處,涉農鄉鎮覆蓋率提高35個百分點,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全力爭取政策支持,在建設用地方面,31處為農服務中心列入國土部門年內土地規劃,共支持土地401畝。在建設資金方面,累計爭取省市財政資金支持2680萬元。
帶動小農戶走進大市場
全市供銷系統大力推進土地托管,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組建縣鄉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加強與村“兩委”協作,開展黨建帶社建、村社共建,叫響“農民外出打工,供銷社給農民打工”服務品牌,探索解決“誰來種地”“地怎么種”等問題,進一步解放農村勞動力,再向農業要效益,探索出了一條帶領小農戶對接大市場與促進村集體增收的有效途徑。全市土地托管面積已達到169萬畝,“雙1000,433”大田作物全托管經驗在全市推廣,部分縣區經濟作物托管經驗在全省推廣。
濱城區供銷社三河湖為農服務中心創新“保底+分紅”、“雙1000,433”大田作物全托管模式,每畝1000斤玉米和1000斤小麥保底產出,剩余按照農戶、村集體、供銷社4:3:3分紅。市供銷合作社與市工商局聯合發文,加快推進鎮級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注冊工作,全市共成立80個鄉鎮級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實現鄉鎮級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全覆蓋。7個縣區社均成立了縣級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實現了縣鄉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全覆蓋。
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全市供銷系統依托為農服務中心,提供耕、種、管、收、加、貯、銷等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以集團化為發展方向,做大做強縣級農業服務公司,不斷完善以“3控3×6+1”為核心內容的雙線運行機制,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初步構建起我市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現代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目前,全市為農服務中心擁有植保飛機70架,飛防面積81.3萬畝;擁有烘干設備18臺,日烘干能力4800噸,倉儲120933噸;土壤監測設備29套、智能配肥機33臺,配方施肥面積163.9萬畝。加快為農服務中心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有機整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博興海利達公司、惠民綠韻公司等9家被授予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在深化改革過程中,全市供銷社系統找到了前進方向,激發了干事創業熱情,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全市供銷社將以十九大精神為引領,緊緊圍繞“三農”,充分發揮為農服務中心綜合平臺作用,進一步激發“三農”發展新動能,在我市農業現代化新征程中砥礪前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