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1日訊 近年來,濱州市杜店街道以“心安社區”建設為抓手,以“五有”促“五安”,探索出一條大型安置小區治理新路徑,推動實現多村融合、安居富民。
11月20日下午,“心安濱州”媒體基層行采訪團走進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朝陽小區,實地了解該社區推動安置小區多村融合、安居富民,實現超大型社區有效治理情況。記者看到,該小區采用人車分流,配備了電動車充電車棚、直飲水機、垃圾分類房等相關配套設施齊全,小區內還修建了活動廣場,并安裝了運動器材和兒童游樂設施,讓居民“足不出小區”就能感受到運動的樂趣。
記者獲悉,近年來,杜店街道深入實施城中村改造,拆遷完成30個村,建設17個安置小區。其中,朝陽心安社區安置23個村莊2萬名村民。街道始終以“心安社區”建設為抓手,以“五有”促“五安”,探索出了一條大型安置小區治理新路徑。
黨建統領融合有道,多元共治促安身
堅持黨建統領基層社會治理,深耕多元共治路徑。建立“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宇黨小組”四級黨組織,成立132個網格黨支部,做優“朝陽心安社區”等21個黨建品牌,構建“網格黨支部+網格員+樓長”體系,社區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毛細血管”更加暢通。
項目帶動就業有路,多措并舉促安業
騰空土地6000多畝,規劃布局數實融合等4大產業片區,引進濱州航空航天產業園、魏橋國科智算中心等50多個項目,帶動就業5000余人。打造“紅零驛站”,創新“紅零112N”工作法,與街道大尚社區“紅零驛站”實現聯網互通,同步更新發布招聘信息和零工信息,實現站內站外聯動、線上線下結合,社區失地農民實現就近找工作。建立心安工坊,引入第三方服務機構睿心啟航康復中心開展運營,按照“訂單+培訓+就業”的模式,開展縫紉加工、包裝整理等項目,帶動周邊50余名殘疾人實現家門口安業增收。
以人為本生活有方,保質提效促安居
先后投資97億元,在商圈、風景區和名校名院周邊建設17個安置小區,總建筑面積290萬平米,配套社區服務中心、幼兒園、健身活動廣場等公共設施,5萬余人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高質量建設名校名院,先后建設濱州實驗學校西校區、渤海公共實訓基地等一大批中小學和職業院校,教育資源豐富。高效率建設四通八達的路網,圍繞安置小區,建設長江三路等主干道路,群眾出行更加順暢。
資源整合健康有策,一站服務促安康
加快推進“便捷就醫服務”,與人民醫院西院區合作,設立心安診室,組建遠程診療室和醫保藥房,配備遠程診療設備,服務范圍輻射朝陽心安社區周邊7個居民小區,可一站式辦理職工、居民門診統籌報銷、慢性病報銷、用藥購買服務。創新“互聯網醫院+復診購藥”服務新模式,患者通過手機客戶端線上問診、續方購藥、醫保結算、送藥到家,為患者提供“少跑腿”甚至“零跑腿”的就醫購藥服務。
理念創新服務有為,凝聚合力促安心
堅持“服務就是最好的治理,心安就是最佳的港灣”理念,以“朝陽·心安驛”為載體建設朝陽心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整合協商議事、遠程診療多種功能,建成“紅零驛站”“朝陽心安市集”等功能區域,推行“一站式”服務、24小時“開門營業”,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便利服務。聚焦兩個群體。將服務好“一老一小”作為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民生工程。聚焦“一老”,設立“朝陽·心安里”,突出孝善食堂、老年大學、老年樂園三大特色,全力服務老年群體;聚焦“一小”,設立“朝陽·心安園”,打造“四點半課堂”服務品牌,為轄區兒童創辦“第二課堂”,解決家長后顧之憂。搭建“積分兌換”平臺,依托“我愛杜店”小程序,居民通過參與社區活動獲得積分兌換服務或物品;搭建“紅領菜籃”平臺,與里則萬畝蔬菜基地、中裕、銀座等平臺合作,居民通過小程序下單,實現新鮮蔬菜今天訂、明天送,讓“菜園子”直通“菜籃子”;搭建“公益市集”平臺,常態化組織開展以物換物、醫療健康、文藝表演為主題的公益市集活動,促進居民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