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9日訊 空調溫度調到26℃,逐個清理每個活動室衛生,整理歸置好移位的活動器材……在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市西街道碧林花園社區老年活動中心,這些簡單的工作,自從2022年1月份,宋小星當上這個活動中心的“主任”,就成為每天天不亮雷打不動的工作。
“宋主任早!”“宋樓長早!”天色漸亮,來活動中心晨練的老人們,都打趣地和宋小星招呼著。宋小星一邊熱情地回應,一邊樂此不彼地幫大家打開熱水器。每每聽到樓棟長、主任這些“官”稱,這個干了一輩子油田工人,有著25年黨齡的宋小星,心里都美滋滋的。
“退休了,當上了樓棟長,干上了主任,可不能耽誤大家來健身活動。”宋小星對記者說。今年72歲的宋小星是個熱心腸,對小區人熟、地熟,宋小星在小區里還有另外一個“官銜”,碧林花園“紅色”樓棟長中的一員。
“電梯口的燈不亮了”“樓道有亂堆亂放情況”“一到下雨天,樓道口處就積水了……”“好的,這些問題我已經登記了,馬上反饋給社區來處理。”在48號樓業主微信群里,宋小星用手指扒拉著手機屏幕,向記者講述著每個對話里的故事。平時忙活完活動中心的事務,宋小星就積極投身小區治理工作。
“樓棟長這活重要著哩!我既當信息員又當宣傳員,既是調解員又是安全員,還要巡查小區環境衛生和安全隱患!”宋小星說:“燈壞了,我們義務修;有垃圾,我們主動撿;遇上鄰里糾紛、居民咨詢等問題,我們能解決的就當場解決,不能解決的我們給社區匯報。”宋小星經常協助社區網格員開展日常工作、進行入戶走訪,通訊錄里更是存儲了每家每戶的電話,方便詢問并記錄居民的所需所求,誰家有事都愿意請他幫忙,一聲聲親切的“宋大哥”飽含了居民對他的信任。
“我做的都是些舉手之勞的小事,能幫助鄰居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這是我作為樓棟長應該做的。”宋小星這樣說,也是這樣做。
在碧林花園小區,和宋小星一樣,81名樓棟長參與社區治理中。碧林花園社區按照“規模適度、全面覆蓋、各級聯動、及時處理”的原則,構建起“社區—網格—樓棟”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自2022年以來,社區81名樓棟長先后調解鄰里矛盾384起,義務維修542次,開展樓道衛生清理122次。
“樓棟長就是業主們的貼心管家!”居民許女士這樣說:“樓棟長在樓道里、在鄰里間,以身示范、服務群眾,有效補充了社區工作力量不足的問題,成為活躍在樓道里的‘紅色細胞’,使得社區服務更加精準。凝聚小力量化作大能量,處處顯現暖心樓道、鄰里親情的深厚氛圍。”碧林花園社區黨委書記王軍說。
近年來,市西街道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途徑,依托基層黨員、群眾力量,以碧林花園社區為試點,通過構建閉環治理體系、閉環處理流程、閉環管理機制,充分發揮社區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熟人治理”的獨特優勢,打造“紅色樓棟長”,先后在98個小區推選樓棟長680余名,成為增強社區黨建力量的重要補充,激活社區治理微“棟”能,實現由“有事找社區”到“有事找樓棟長”的轉變,推動社區治理重心向樓棟延伸,趟出了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服務+治理”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