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0-12-18 08:51:12
九曲黃河日東行,汲納千流壯遠征。鄒平市臺子鎮,一座鑲嵌在黃河岸邊,有著濃厚歷史積蘊的生態特色小鎮。近年來,臺子鎮搶抓鄉村振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聚焦產業發展、鄉風文明、社會治理等領域,創新體制機制,激活內生動力,努力實現農村高水平發展和全方位振興。
主動求變,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特色產業培育壯大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臺子鎮抓住“產業”這一核心載體,圍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特色產業培育壯大,主動“求變”——變單打獨斗為抱團成長、變“沉睡資源”為特色產業,催生傳統產業聚合效應,提升現代農業品牌效應,打造沿黃旅游品質高地。
木材加工是臺子鎮的傳統產業,但長期處于群眾自發發展狀態,產品相對低端、經濟效益較差、集群優勢不明顯。為改變行業發展現狀,臺子鎮對174家木材加工業戶開展專項整治,淘汰取締了一批違規發展的經營戶,結合閑置廠房再利用,打造了北鄭村、匯元機械、金駿煤業三大特色產業園區,以抱團取暖、聚集發展方式來提升產業競爭力。同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產業作用,成立木材加工行業發展協會,推動木材加工行業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今年以來,該產業產值突破8000萬元,稅收500余萬元。在此基礎上,積極引導紡織、食品加工等傳統行業整合資源,集聚發展合力,宏福家紡、素雅箱包、尚志無花果合作社等一批鄉村產業項目強勢崛起,吸納、輻射農村勞動力3600余人。
立足優質耕地資源和沿黃生態優勢,臺子鎮以發展特色農業為切入點,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積極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全鎮流轉土地達6.7萬畝,整體流轉率90%以上,種植工藝、效率得到全面提升,畝均增產10%、增收200元以上。成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黨支部,覆蓋全鎮35家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及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面包小麥、黃河水稻等特色農業項目形成萬畝發展規模。重點打造了十公里水果長廊、2000畝無花果種植園、牧原規模化生豬養殖園區、120萬羽蛋雞養殖產業園等一批農業基地。作為全鎮特色農業的代表,無花果產業已經形成鮮果、凍果、深加工產品的完整產業鏈,果茶、果干制品榮獲十六屆中國林產品交易會金獎、銀獎,“臺子無花果”國家地理標志認證進入最后審查階段,特色農業的知名度不斷提升。
立足沿黃這一最大生態優勢,臺子鎮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機遇,推進沿黃旅游提檔升級,用心打造新時代黃河“明珠”。主動改革創新,探索成立了鎮屬國有企業,盤活閑置國有資產,搭建旅游開發平臺。積極進行對外交流,邀請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新魯商集團等單位多次考察洽談,完善沿黃旅游發展規劃,謀求旅游開發合作。投資360余萬元,建成占地300余畝的齊東古城遺址森林公園,打造了集生態旅游與文化普及合一的園林景觀,陸續開展采風攝影、野餐宿營、風車展等特色活動,成功舉辦山東千里黃河風景廊道打卡游暨萬人自駕沿黃9市25縣(市、區)啟動儀式,沿黃旅游吸引力進一步提升,年吸引游客達10萬余人次。
完善基礎設施,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
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加快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具有關鍵的基礎性作用。近年來,臺子鎮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便民服務體系,道路、醫療、環境衛生等各個領域取得長足發展,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
以國家衛生鎮創建為契機,常態化開展占道經營、私拉亂扯等不文明行為整治,提升城鎮精細化管理水平。投資160余萬元完成鎮區亮化提升工程,投資80余萬元完成省道平交路口及鎮駐地店鋪門前裸露土地硬化,城鎮面貌持續靚化。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劉先生村投資20余萬元打造濱州市級美麗鄉村,高家村投資60余萬元爭創省級美麗鄉村,繩劉村、楊家村等12個村積極打造黨建引領美麗鄉村示范片區,高標準建設了田家村黨群服務中心、北蘇村“一村五烈士”革命教育主題廣場、劉先生村幸福養老院。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完成461處農村廢舊房屋及殘垣斷壁清理工作,打造濱州市級美麗庭院示范戶83戶、示范街13條,持續開展戶外小廁所、門前“三堆”等問題專項整治,環境整潔、舒適宜居的美麗鄉村新風貌日漸形成。
投資500余萬元完成2.7公里中油燃氣管道鋪設工程,實現鎮區天然氣管道全覆蓋。錦繡齊東社區一期項目完成3棟11層小高層主體封底,提高了鎮區承載能力。投資1800余萬元新建鎮衛生院新院,滿足群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依托鎮敬老院,投資110余萬元建成失能半失能供養中心項目,全面提升特殊人群保障水平。實施農村安全飲用水提升工程,72個村完成自來水“戶戶通”全覆蓋。6612戶群眾完成清潔取暖改造,實現“綠色取暖”。投資1100余萬元建成鎮便民服務中心,所有承擔為民服務事項的單位全部入駐大廳,并啟動濱州市基層便民服務中心標準化、規范化創建試點,構建“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服務格局,打通群眾辦事的“最后一公里”。
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提高了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實現人口逐步向鎮區集中,也有效促進了該鎮第三產業發展。
健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方位提高群眾綜合素質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基礎。近年來,臺子鎮通過健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全方位提高群眾綜合素質,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凈化社會風氣,營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投資20余萬元對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提檔升級,實現72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覆蓋,打造五星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1處、實踐站6個;開展紅色電影進村居、送戲下鄉等系列活動100余次,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淳樸、包容、堅毅、奮進”的臺子精神,弘揚自立自強、勤勞勇敢等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培育文明鄉風。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向基層傾斜,大力開展傳統節日匯演等群眾文化活動,讓民族優秀文化資源活在當下、服務當代。一系列文化建設活動在豐富群眾精神生活的同時,弘揚了主旋律、傳播了正能量,調動和激發起廣大群眾投身鄉村振興的熱情。
夯實黨建基礎,筑牢組織堡壘,引領鄉村振興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靠頭羊。農村黨組織作為黨的最基層組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基層黨員干部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力軍和先鋒隊,其示范引領作用關乎鄉村振興的效果和質量。近年來,臺子鎮切實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到實處,抓實黨建陣地,抓好黨員干部管理,夯實黨建基礎,筑牢組織堡壘,引領鄉村振興。
開展晉位提升活動,按照“六個過硬”標準,對全鎮72個村“兩室”(農村黨支部辦公室、黨員活動室)進行再提升,打造田家村、牛張村等農村黨建示范點4個,高標準建成宋坊村黨員教育中心,創建五星級黨支部16個、四星級黨支部76個,標準化黨支部創建合格率達98%。依托黨建文化廣場,開展豐富多彩的黨建文化活動,營造濃厚黨建文化氛圍。
圍繞“黨性強、素質高、敢擔當、能帶富”四個方面,精心篩選農村黨員干部,完成31個村村民委員成員補選工作,66個村實現農村黨組織書記“一肩挑”,比例達91.6%,工作效率顯著提升。制定出臺《農村干部考核管理辦法》《農村黨員管理辦法》等文件,實現黨員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常態化,在全鎮黨員干部中開展“查問題、找不足,講政治、抓落實”活動,通過重溫入黨申請書、“五查五看”、問題整改“決心書”等創新性活動形式,打造全面過硬的黨員干部隊伍。成立初心教育黨支部,將后進黨員轉入初心教育黨支部進行教育轉化,嚴肅處置一批不合格黨員。通過加強黨員干部管理,極大地提高了隊伍整體素質和干事創業激情,在疫情防控和濟高高速項目遷占等重點工作一線,廣大黨員干部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
積極引導農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組織,72個村實現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全覆蓋。扎實開展農村集體“三資 ”清理,結合村級審計、農村廢舊房屋及殘垣斷壁清零行動,對各村集體合同、土地、資產、債權等進行全面清理,深挖發展潛力,累計增加村集體收入10萬余元。全鎮72個村村集體經濟全部突破5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村達到80%,實現了村集體自我保障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雙提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