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全部

濱州沾化冬棗栽培推廣良技良法 科技創新引領農民增收

來源:齊魯網

作者:

2020-07-17 15:19:07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7日訊 濱州市沾化區總面積2218平方公里,總人口39.06萬人,耕地面積6.28萬公頃,地處黃河三角洲沖積平原,特殊的地質與氣候條件孕育了享譽盛名的稀世珍果——沾化冬棗。

沾化區始終將冬棗產業作為富民強區的支柱產業精心培育,創造了從56株“庭院棗樹”到50萬畝“冬棗園林”的奇跡,產業產值連續九年突破30億元,帶動棗農人均純收入連續七年超過8000元,形成集生產、銷售、研發、儲藏、物流、加工和旅游于一體的產業集群。三次榮獲“省長質量獎”提名獎,2019年成功入選世界軍人運動會直供水果,并作為山東省唯一特優農產品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進行了專場推介參展。

充實專家智庫,科技創新引領,促進農民增收

沾化區與省農科院共同搭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沾化冬棗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產研院”),通過技術轉讓、投資入股等方式,開展標準化生產、保健食品開發、功能性物質提取等方面的研發服務。目前,產研院各項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冬棗研究所和馮家鎮大流村的“1×4”、“1.5×4”、“2×4”新模式種植基地已完成苗木栽植,這樣就能更好的利用機械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目前全區10處綠色防控示范基地,已完成水肥一體化、粘蟲板、綠盲蝽誘捕器、除草布等各項新技術的應用,這樣在棗樹生長過程中,農民使用農藥非常少,真正變成了綠色無公害的水果,沾化冬棗的整體品質也更加出眾。

改進優良品種,鼓勵設施栽培,突出沾冬2號的栽培

普通的1號冬棗每斤在2元至5元之間,而“沾冬2號”每斤不少于50元,經濟效益增加十倍,但是由于2號喜歡大肥大水,對溫度和濕度都要求高,樹型難定,容易退化等特點,棗農不愿意種,推廣也有很大的難度。今年沾化區利用嫁接的關鍵時期,通過出臺資金獎勵政策、發揮村干部帶頭作用、打造“沾冬2號”重點片區等措施,全區沾冬2號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2萬畝。

強化技術服務,推廣良技良法,一人管80畝地不是夢

沾化采用線上線下雙舉措開展培訓活動,轉變棗農思想,提升棗農管理技術。目前,完成技術培訓81期,共培訓棗農5900余人次。棗家張亦明是培訓活動的受益者,現在80畝的棗樹園只有他一個在在管理。“我現在一個人能管80畝地,原來一家人管10畝地還管不好,自從改良了沾冬2號以后,每斤棗從原來的5塊漲到50塊,經濟效益提升了十多倍,這在原來我想都不敢想。”張亦明說。

加強主體培育,發展規模經營,黨建引領效果初現

鼓勵和支持以涉農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為依托,探索“企業+基地”、“合作組織+農戶”、“ 家庭林(農)場+農戶”、“企業+合作社+物聯網營銷+旅游”認養模式,“黨支部+合作社”、訂單農業等新型經營模式。目前,已完成冬棗產業方面村支部領辦合作社16家。其中大高鎮千畝冬棗采摘園占地1000畝,總投資800萬元。園區現有旅游采摘長廊、民俗博物館、景觀牌坊、特色餐飲區、停車場等設施,栽植高標準綠化平臺1.8萬平方米,日接待能力可達1000人以上。

沾化區生源冬棗專業合作社由省派沾化區下洼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成員王忠坤和村黨支部共同組織,闖出了一條“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冬棗產業可持續發展新路子。合作社生產的冬棗被第七屆(武漢)世界軍人運動會組委會確定為專供水果,并以過硬的產品質量順利通過武漢海關技術中心監測,成功進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武漢食品總倉,讓品牌價值52.92億元的沾化冬棗第一次以特供水果的身份亮相國際賽事舞臺。

壯大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棗樹的嫩葉、干樹枝成了 “新寵”

沾化區大力引進支持實力強、帶動力大、成長性好的涉農龍頭企業,形成推動冬棗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合力。發展包裝業、加工業、運輸業等附屬產業,延伸產業鏈。現已與濟南圣虎山茶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簽訂合約,共同開發棗芽茶。成立棗木雕刻協會,開發棗木雕刻系列產品,研發“棗發財”、“棗如意”、“棗生貴子”等系列棗木工藝。開設“蜂蜜小鎮”銷售網店,主營棗花蜜、蜂王漿等產品。“春天棗樹剛剛發芽的時候,村民會將多余的芽抹去,這太浪費了,我們通過開發棗芽茶,原來扔掉的棗樹嫩葉,現在送到合作社,一天能賣100多塊錢。而一些修理下來的棗樹枝也變成了寶貝,我們聯合開發了棗木工藝品,在網店上賣的很火。”省派沾化區下洼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成員王忠坤說。

實施品牌戰略,打造智慧平臺,為智慧農業發展奠定基礎

加強品牌建設,提升品牌價值,是冬棗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形成核心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目前沾化區正與多家品牌策劃公司接洽中,委托專業的創意團隊進行品牌包裝形象設計;今年,全區新申請綠色食品認證基地2家,續展3家。結合沾化區創建全省智慧城市試點工作,打造“智慧冬棗”平臺。聯合北京紫光集團,重點建設121工程,即打造1個門戶,建設2個中心,1個平臺,形成集展示、生產、監管于一體的智慧冬棗綜合服務體系,為智慧農業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率先為沾化產業運營和發展打造典范。

閃電新聞記者 周建輝 濱州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