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新聞
2024-08-11 13:27:08
近年來,為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濱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設“心安城市”,通過實施安身、安業、安居、安康、安心“五大工程”,提高群眾滿意度。
濱州市沾化區以建設“心安村居”為切入點,在全區鋪開“心安城市”建設,繪就了“心安城市”大藍圖。近三年來,沾化區基本公共服務群眾滿意度、營商環境市場主體滿意度、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均居全市前3位。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沾化區是如何做的?
“心安社區”讓群眾“安身”更“舒心”
“真是太感謝小格管家了,現在只要有需要解決的事情,打個電話他們就會及時出現在家門口,為我們解決難題。”沾化區利國鄉利國社區村民孫士周說。
“小格管家”是沾化區打造“心安社區”的一個舉措,“心安社區”中包括“心安村居”建設。小格管家入戶走訪登記、收集民情民意、排查安全隱患,通過穿梭于單元、樓棟、村居之間,不斷張羅著居民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
“在利國鄉,像利國社區這種農村搬遷社區較多,村民從平房搬到樓房,往往會在生活上遇到各種不適和問題。為解決群眾難題,打造‘心安社區’,讓群眾安心和舒心,我們推行了‘小格管家’制度。”利國鄉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楊澤東說。
小格管家入戶了解村民需求。
利國鄉將全鄉28個村劃分為5個社區大網格,以4至6棟樓為單元精細劃分小網格,下沉機關干部36名、聘請“小格管家”20名,按照“1+1+N”(每個網格配備1名社區干部、1名小格管家和N名志愿者)的工作模式,統籌各類資源和力量,“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群眾的需求在哪里,小格管家的服務就延伸到哪里。”楊澤東說。在此前的走訪中,“小格管家”郭凱麗了解到一老人因偏癱長期臥床,因不了解政策一直未辦理殘疾證。她第一時間通過利國利民綜合服務平臺上報鄉里,鄉民政辦立即上門為老人辦理殘疾證,一并發放殘疾補貼。
這樣的高效,來自于利國鄉在數字化治理上的精耕細作。為徹底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推動“心安社區”智能化建設, 利國鄉還開發了利國利民綜合服務平臺,打造小格管家手機終端,并通過“網格化+信息化”形成“民情收集、平臺上傳、任務派發、辦理反饋、群眾評價、考核問效”的六步閉環工作方式,高效解決群眾訴求。截至目前,已推動解決問題101個,開展志愿服務158次。
利國鄉發展“上光下養、光畜互補”的產業發展模式,增加集體收入。
“不只是‘小格管家’,我們還發展了‘上光下養、光畜互補’的產業發展模式,因地制宜開發公益崗位等,從各方面打造安身、安業、安居、安康、安心的‘心安社區’。”利國鄉黨委副書記、鄉長丁建說,下一步他們準備建立群眾的需求清單,理清資源清單,完善服務清單,更精準地為群眾做好服務。
“心安鄉村”使百姓“安居”更“安心”
“這個食堂辦得好,吃得也好,我們邊吃邊聊,很高興。”8月2日中午,房忠云在村里的安康孝善食堂吃完午飯,騎電動三輪車回家,他今年78歲,是沾化區下河鄉房嶺村村民。
安康孝善食堂是房嶺村為村里老人“安康”生活專門打造的食堂,工作人員都是村兩委成員和公益崗,食堂干凈整潔、設施齊全,食堂還配備了血壓檢測儀、電子體溫表、聽診器等簡易醫療器械,還有醫生定期值班,保障村里老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老人在房嶺村安康孝善食堂吃飯。
“當然,作為傳統的農業鄉鎮,讓老百姓‘安身’是我們的首要選擇。”下河鄉黨委書記李冰說,下河鄉地處引黃末端,農民澆地一直是“老大難”,今年以來下河鄉疏通溝渠72條127公里,新建泵站兩處、調用軸流泵54臺,5萬畝小麥實現春灌100%全覆蓋,8000畝大棚冬棗實現提檔升級,成為首個“全域全大棚”鄉鎮。
同時,下河鄉還通過評星定級,以家庭、社會及個人為切入點,將房嶺村72戶常住人口納入管理范疇,建設安心超市。全村72戶常住人口按照評定星級享受“安心超市”折扣優惠,既方便村民生活,又激發他們參與鄉村治理的熱情和信心。
老人在房嶺村安身織布坊織布,補貼家用。
“星級評定從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遵紀守法等五方面測評,村民都積極參與,也深化了村里精神文明建設,推動了移風易俗,村風和諧,村民更加‘安心’。”房嶺村鄉派第一書記郭芳說。
“‘安業’也至關重要,村民有崗位才能將他們留在農村。”郭芳說,房嶺村還利用閑置院落建成養殖區兩處,引進渤海黑驢、馬、牛等共100余頭牲畜,探索發展養殖產業。同時,還建成安心小動物樂園、安身織布坊,為31人提供就業崗位,讓村民有事做、能致富。
房嶺村利用閑置院落建成養殖區,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
“為常態化保持村容村貌,每周三我們鄉的村兩委都組織公益崗、入黨積極分子、志愿者開展環境衛生清潔工作,讓村容新顏常駐。”下河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徐林說,通過一系列整治措施,以房嶺村為代表的和美片區增顏塑形、煥發生機,提升了“安居”品質。
“隨著‘心安村居’建設的不斷深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斷提檔升級,房嶺村村民對此反響熱烈,普遍表示滿意。下一步,我們準備在下河鄉大范圍推廣房嶺村這種‘心安鄉村’管理模式。”李冰說。
“心安細胞”為基礎,打造“心安城市”
“‘心安社區’和‘心安鄉村’都是我們對‘心安村居’的探索。近年來,我們不斷激活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積極探索‘心安物業’‘心安醫院’‘心安學校’‘心安村居’等‘心安細胞’,以細胞為基石,構建出沾化‘心安城市’品牌。”沾化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楊剛強說。
2024年以來,濱州市沾化區積極響應濱州市“心安城市”建設目標,由區委政法委牽頭,充分調動政法綜治、衛健、教育、工會、民政、企業、共青團婦等系統,統籌各行各業資源力量,聚焦重點領域,打造“心安細胞”,更加精準、高效地服務群眾。
為打造“心安村居”,沾化區積極開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創建工作。2024年,沾化區爭取債券資金5300余萬元,對全區11個鄉鎮(街道)174個村莊村內道路進行硬化提升,切實提高村民的舒適度及生活便捷性。爭取債券資金8200萬元,重點打造馮家鎮、古城鎮、泊頭鎮三處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通過債券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推動人才、技術、資金等向片區集聚,以產業振興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同時,積極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沾化區現有行政村438個,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常態化保潔率達100%;深入推進各級“一站式”矛調中心規范化建設,打造“棗鄉‘壹’站”“‘和’我說”“‘利’即辦”等一批基層治理品牌;還大力開展全民健身行動,推進國球進社區活動……
“心安村居”使房嶺村村民“安居”更“安心”。
“平安是基,心安是魂。‘心安村居’是‘心安城市’建設的基礎,沾化區將持續推進‘心安村居’工程,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楊剛強說。
記者 李兆興 通訊員 亓慧 張瑞 賈海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