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3-12-24 14:04:12
濱州日報/濱州網濱州訊 濱州是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黃河在濱州境內綿延94公里。市財政局聚焦推進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落地落實,在深化改革創新上持續發力,按照“達標是義務、超標要賠付、改善獲補償”的原則,建立縱向和橫向補償相結合的地表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各方資金、資源向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域加速流動,賦能品質濱州建設,扎實答好“黃河時代”綠色發展的財政問卷。
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形成齊抓共管大格局。實施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是為了充分調動流域上下游地區水污染治理積極性,通過簽訂跨界流域斷面橫向生態補償協議,促進上下游共同治理流域環境。明確責任,及時兌付。市財政局與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下發《關于按時清算2022年度流域橫向生態補償資金并進行備案的通知》,及時反饋生態補償最終結果,明確“補償資金原則上應由補償方主動支付,也可由受補償方致函提出支付要求”等清算要求,督促指導各縣市區根據協議約定和補償結果及時兌付。2022年度我市共有36個橫向生態補償斷面,其中有28個斷面產生實際補償,涉及補償斷面全省最多。主動對接,達成共識。我市涉及補償事項的縣區財政部門努力克服財政收支矛盾,積極統籌資金保障流域生態補償資金及時兌付,在其他地市尚未全面開展兌付的情況下,主動對接,將補償資金支付給受償方,同時配合外市完成對我市相關縣區的補償。截至5月31日,濱州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流域橫向生態補償資金撥付工作。
落實縱向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引導作用。堅持原則,開展縱向補償。堅持“將生態環境質量逐年改善作為區域發展的約束性要求”和“改善者受益、惡化者賠償”原則,以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境廳確認的監測數據為基礎,依據各縣市區納入國家、省地表水環境質量考核的斷面達標、水質類別提升、水質指數改善等指標,結合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情況,實施地表水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合理分配,調動治污積極性。依據《山東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辦法》,結合各縣市區國、省控斷面達標改善實際情況,把水環境治理成效與財政資金分配掛鉤,對我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資金合理分配,對水污染治理取得明顯成效的縣市區進行激勵,截至目前已累計向各縣市區發放地表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資金9800萬元。根據水質惡化情況、考核斷面斷流情況和水質類別劣于V類的情況,向各縣市區收繳賠償資金,讓其為水環境惡化“埋單”。充分發揮地表水縱向生態補償機制激勵約束雙重作用,調動各縣市區治污積極性,推動環境保護主體責任落實。
深化橫縱結合生態補償機制,引領水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提升。權責統一、合理補償。流域上游各縣市區承擔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同時享有出境斷面水質改善帶來利益的權利;流域下游各縣市區對上游各縣市區為改善生態環境付出的努力作出補償,同時享有入境水質惡化的受償權利。嚴格實行補償強度與考核指標緊密掛鉤,強化目標約束,突出結果導向。多方協調,核準資金。我市2022年度橫向生態補償資金初步測算完成后,就年度結果修正、不可抗力等不再啟動補償情形與各縣市區對接,收集相關材料,對市內斷面進行認定,對跨市斷面進行協調并報省廳審核。加強監管,落地見效。我市堅持目標導向和效益導向,本著“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原則,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定期調度縱向生態補償資金支持項目建設和預算資金執行情況,督促各縣市區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早日發揮項目生態環境效益。
近年來,濱州市財政局在持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方面進行的改革創新、作出的種種努力,獲得了上級及社會各界廣泛認可,今年獲得全省生態環境領域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督察激勵資金500萬元。流域生態補償兌付工作全面完成,有效推動了我市地表水水質改善。據統計,2023年1-9月,城市水質指數同比改善7.98%,改善幅度列全省第二位;5條入海河流總氮濃度同比總體改善33.22%;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春季(5月)100%,夏季(7月)98%,不斷刷新歷史最好水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