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3-05-19 09:24:05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為人父母后,如何加強自我修養與教育,更好地發揮言傳身教作用,為子女做好表率,這是擺在每一位家長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怎樣才能答好這道必答題?5月18日,在第六屆中國家長大會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玫瑾為廣大家長提供了一種答案——這位教育專家以《家長的自我修養與教育》為題做主旨報告,為每一位需要加強自我提升和教育的家長把脈支招。深入淺出的解讀,金句頻出的講述,讓家長們獲益匪淺。
家長要加強自我修養,家長的心靈充盈才能給孩子提供心靈的營養
“當你為人父母后,你的自我完善,受益的不僅僅是你自己,還有你的孩子。”李玫瑾如是說。
李玫瑾表示,家長的自我修養包括兩層含義,其一是修,即修正、修改、修補,從知到行,核心是知;自己帶有原生家庭的缺失,更要自我修正,不能怨天尤人。其二是養,達到修心養性、修性養育,核心是行;既已為人父母,就先躬身自行,完善人性的缺憾。
修養的關鍵在心,人的真正成熟是心理的成熟。李玫瑾說,可以通過四個指標來評判是否心理成熟:其一是意識水平,自我反思意識越好則教養越好;其二是認識水平,長遠思維越好則修養越好;其三是情緒水平,自我情緒覺察與管理越好則修養越好;其四是情感水平,范圍越大的情感則教養水平越高。“父母修身養心,能更好的教育子女。家長的心靈充盈,才能給孩子提供心靈的營養。”李玫瑾說。
夫妻共修是成為好父母的前提,修養的第一要義是自我管理
李玫瑾表示,夫妻共修是成為好父母的前提,共修有時還發生在代際之間。
“父親的修養在負起父愛之責。”李玫瑾說,男性更具有力量的優勢,父親修養應是能吃苦、堅忍、約束暴力心態與表現;男性具有更大的自由度,父親修養更要強調責任、擔當、自我約束;成為父親的男人,既要理解妻子的辛苦,還要肯付出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
作為母親的女性,則外柔內剛。在李玫瑾看來,女性的修養,不在于承包家庭的全部事務,恰恰相反,女性要學習如何處理夫妻關系、婆媳關系、管理家庭,又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失去自己的獨立意識。
“修養一定是對自我,不是對別人。修養的第一要義是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的前提是依據良知。”李玫瑾說。在她看來,家長還應該真正擁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懷,要有保護未成年人的意識和行動,這也是家長的重要修養之一。
在孩子養育的不同時期,家長的修養也有所不同
李玫瑾在報告中,把孩子的心理發展路徑和環節分為四個階段。其中,0-3歲為心理撫養階段,這一階段父母要注重培育孩子的情感和人性;3-6歲為品行教養階段,家長要側重子女觀念的引導和性格的養成;6-18歲為能力培養階段,家庭、學校、社會為孩子進行知識、認識和技能的培訓;18歲之后為自我修養階段,已經進入成年的孩子,要加強自律、覺悟的養成和專業、職業的選擇與發展。
李玫瑾認為,在孩子養育的不同時期,家長的修養也有所不同。她把孩子的養育劃分為生育初期、童年期、學齡期和青春期四個時期。
當孩子處于生育初期時,家長應以親自撫養為修養。對于養育生命,家長要當作人生的大事來對待。在妻子哺乳期,丈夫要盡可能的多陪伴。對于家長而言,任何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不要輕易把孩子交給別人撫養。
孩子進入童年期,家長應以自我規范給孩子以教養。處于這一階段的父母,要特別注意自己言談舉止,示范在隨時;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不做無備之育。要教會孩子自己如何面對生活、解決麻煩,也要教會孩子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如何求助。
當孩子步入學齡期,家長應以耐心和陪伴為修養。在這一階段,父母要重視心理學知識,了解智力與學習的原理,要明白建立好的學習習慣比作業全對更重要,同時切忌輔導學習急躁,讓孩子對學習、作業產生厭煩。
而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以寬容和智慧為修養。處于這一階段的父母,要有過來人的從容與大度,多給孩子補充學習之外的人生知識,尤其要關注孩子未來發展的心理傾向,這比關心他們的成績更為重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