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3-04-11 16:13:04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近年來,我市應急管理系統緊緊圍繞國家和省、市重大決策部署,拓展應用全國自然災害風險綜合普查在濱州試點成果,堅持極限思維謀劃、底線思維布局,在全省率先建設“四全模式”鄉鎮應急物資儲備庫,打通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鄉鎮應急物資庫46處,配備各類物資300余種、230余萬件,年內將實現全市91個鄉鎮全覆蓋,并積極推進重點村、社區物資儲備站點建設,有效提升基層物資保障能力。
構建全息響應的基層物資儲備體制
建立常態統籌管理機制。圍繞全市應急物資儲備體系搭建,明確各級各部門職責任務,出臺應急物資調撥使用管理辦法,統籌各方面資源,謀劃構建與我市市情相適應的基層應急物資儲備體制,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第一道防線。
建立應急響應保障機制。面向“全災種、大應急、快救援”需要,采取“一鎮一庫”建設布局,突出“小、快、靈、近、綜合、智慧”特點,以車行15分鐘為標尺,合理調配使用儲備物資,全力保障應急處突需要。
建立分級建設運維機制。切實發揮市、縣、鄉三級應急物資保障領導小組作用,統籌協調糧儲、商務、公安、財政等各級各部門共同開展庫房建設、物資配備及使用管理等工作,采取以會代訓、專題培訓等方式,全面提升基層物資儲備管理人員專業能力。
構建全域支撐的基層物資儲備標準
多點布局。按照“總體統一、區分重點”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規劃理念,綜合考慮人口、企業數量、環境和區域特點、致災因素等,制定出臺鄉鎮物資庫建設實施方案和建設指南,構建起合理布局、短距聯動、全域覆蓋的基層應急物資儲備網格。通過科學提煉、專家論證,形成《濱州市鄉鎮級應急物資配備指南》地方標準,并于3月21日正式發布實施。
多災融合。利用12029條綜合減災資源數據、2733條公共服務設施承載體普查數據,根據全市“南山、中河、北海”地貌特征,深入分析基層物資儲備短板不足,因地制宜精準精細確定物資配備種類和數量,用于應對易發多發災害風險,確保第一時間開展應急救援處置。
多源共濟。充分運用以獎代補、物資幫扶等激勵政策落實基層應急物資儲備主體責任。兩年來,46處鄉鎮物資庫投建資金累計達1678萬元。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通過捐贈、簽訂代儲協議等方式,不斷拓寬緊急狀態下應急物資供應渠道。
構建全鏈協同的物資管理信息平臺
加強一體管理。深度整合各類物資資源,優化庫房、資金、人員等要素配置,已建成的46處基層應急物資庫全部實現了集中放置、規范管理、統一調撥。節約場地面積22750平方米,節約人力800余人次。
加強數據管理。搭建“涵蓋全面、結構合理、信息完善”的應急物資信息數據庫,實現應急物資的共建共享、動態管理、科學調度。
加強調用管理。按照“先近后遠、先主后次、保障急需”的原則,發揮好平臺支撐作用,實現應急物資儲存調撥使用“一盤棋”,大大提高了物資儲備及調撥使用效率。
構建全災管理的物資保障體系
科學布點、跨域協同。針對鄉鎮(街道)災害種類、頻率、強度及集中轉移安置的實際特點,與基層應急救援站、應急避難場所等有機結合,實現預案、信息、隊伍、物資“四個聯動”,提高應急處置響應速度。
中臺支撐、網式聯動。采用“政務云+物聯網+3D可視化+數據采集”技術,量身定制一體化應急物資綜合管理平臺,集成應急地圖、物資概覽、風險點、預警等10大板塊,實現應急資源實時監控、規范管理。
力量融合、全災處突。融合推進應急物資庫與救援站建設,力求實現“快速反應、快速調撥,小災能自救,大災能增援”的應急處置目標。2021年,面對黃河1988年以來最大洪水過程和臺風“煙花”過境,濱城區試點建設的3個鄉鎮應急物資儲備庫緊急調撥大功率抽水機17臺、沖鋒舟6艘以及雨衣雨鞋、沙袋、鐵鍬等2.37萬件,為做好救災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場景科普、全民聯防。將應急物資庫與宣傳科普、教育培訓相結合,定期組織社區、企業、學校開展應急物資使用培訓,讓應急物資庫成為“關鍵時刻的安全屏障,日常生活的科普平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