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4日訊 渤海波瀾壯闊,徒駭河潺潺流過,河海交匯處,魚蝦滿塘。渤海水產有限公司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條件,建造了高標準水產品養殖基地,年產南美白對蝦3000噸,是魯北地區大型工廠化水產養殖和生產基地之一。9月23日,“喜迎二十大·沿海看變化”主流媒體濱州行采訪團走進渤海水產對蝦養殖車間,探尋對蝦工廠化養殖環保高效發展的新路徑。
全身消毒后記者進入對蝦工廠化養殖車間,車間內分布著數十個高出地面一米左右的圓形養殖池,池中的海水一刻不停地流動。工作人員撈起一兜對蝦,活潑好動的對蝦有幾只還躍出了網外。“像這樣的現代化養殖池,每個池里大概有六百斤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現在我們有工廠化養殖車間16棟,生產對蝦約60萬斤,每立方水體可生產對蝦20斤,較傳統外塘養殖產能提升了100余倍,實現了產量的飛躍式發展。”渤海水產沾化分公司總經理陸峰說。
據了解,2020年渤海水產啟動“渤海水產現代漁業園區15萬水體工廠化養殖項目”,工廠化養殖區占地約300畝,建設生產車間80棟,配水車間16棟,約15萬立方米水體;水處理區(含蓄水、配水、尾水等區域)占地約1050畝。
近年來,渤海水產秉承“環保引領、綠色和諧、標準管理,品質高端”的理念,通過安裝自動化水質監測系統,隨時掌控水體質量,把控產品安全,特別是在尾水綜合利用方面,渤海水產極具特色的海水綜合利用(海鹽曬制)產業鏈上的一環,排出的尾水經濕地凈化后進入周邊初級鹵水庫,用于室外對蝦養殖。經過日曬、濃縮提升鹽度后進入中級鹵水庫,用于溴素提取和豐年蟲養殖,然后進入結晶池曬鹽。最后剩余的“苦”鹵進入藍色海洋園區,對鉀、鎂化合物進行提取,將海水“吃干榨凈”,產業鏈實現“零”排放,徹底消除了長期困擾水產養殖業尾水處理難、處理貴的弊端。通過合理的“梯度”利用,形成生態保護、資源節約、經濟高效型的養殖、生產模式。
“待二期項目建成后,將在園區車間頂部架設太陽能,依托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并網發電,進一步降低企業能源消耗和用電成本。用綠色植物代替圍墻柵欄,對外部污染和生物病原進行有效隔離,實現光伏發電、綠色建筑‘一體化’,助推低碳發展、生態發展、環保發展。”陸峰表示。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