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4日訊 9月24日,糧食全產業鏈節糧減損科技創新峰會在濱州市召開,會議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方式,設置線下主會場和線上直播廳,濱州市副市長畢志偉致辭并推介全產業鏈糧食節糧減損的“濱州實踐”。
畢志偉介紹,近年來,濱州市深入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將科技創新貫穿糧食全產業鏈,積極探索“產購儲加銷”全鏈條管理、全過程增效的節糧減損“濱州實踐”,以“五大創新”添彩“千億糧城”豐收畫卷,進一步筑牢了糧食安全的堅實防線。
一是創新生產鏈,實現定向研發、豐產增收。針對黃河沖積平原水資源匱乏、北部片區土地鹽堿化程度高等實際,圍繞種子、技術、土地三個關鍵環節,不斷強化研發,探索形成了“市場有需求、平臺搞研發、成果快轉化、產出見效益”的良性科研運行模式。以選育研發為重點培“良種”,集中攻克一批關鍵育種技術,自主繁育優質專用小麥新品種12個,推廣優質小麥訂單種植300萬畝,年節約加工原料成本5億元;以挖掘鹽堿地糧食產能為突破提“良技”,全省首創“雙深雙晚”種植技術、“全幅播種”種植模式和“選種降容(重)增磷”改良技術,累計治理改良鹽堿地151.7萬畝,實現“鹽堿地”變“噸良田”;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依托增“良田”,投資56.66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340個、476萬畝,連續兩年獲評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顯著市,新建高標準農田適度規模經營達70%以上,畝均糧食產能增加10%—20%。
二是創新服務鏈,實現精準配套、顆粒歸倉。聚焦糧食產后機械配套、社會服務、政策跟進協同發力,最大程度讓每一粒糧食入庫進倉。機械化應用促減損,推進“兩全兩高”農機化發展,探索“五統一”規模化經營,機收率、機播率均達到99.9%,平均機收糧食減損率為1.21%,位居全省前列,成功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市”;社會化服務助增效,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運作模式,開展“一條龍”社會化服務,2021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5243個,服務營業收入總額8.7億元,服務對象56.9萬戶,服務面積1124萬畝次;政策化保障防風險,農機購置實行“先購機后補貼”模式,糧食烘干安排專項補貼政策,2022年共發放補貼6924萬元,新補貼機具2591臺。
三是創新倉儲鏈,實現智慧管控、集約高效。集成應用倉儲新技術,推廣“三合一”先進儲糧技術,實行糧食分類分倉儲存、常儲常新,全市應用環流熏蒸倉容110萬噸、應用糧情測控系統倉容160萬噸、應用機械通風倉容206萬噸,全市近3年來糧食保管損耗率均低于0.1%;升級優化儲糧新設施,開展“綠色安全儲糧行動”,新建擴建10萬噸政策性儲備糧智慧糧庫,改造16.1萬噸政策性糧食儲備庫,免費向農戶推廣經濟實用儲糧裝具15066個,實現減損3000余噸;推行科學智能新系統,完善糧情監測、遠程測控動態監管體系,增添糧情智能化管理“千里眼”“順風耳”,全市16個地方儲備庫全部完成智能化信息改造,成為山東省第一個實現地方儲備糧全天候實時監測的地市。
四是創新產品鏈,實現高值利用、吃干榨凈。產品梯次開發延鏈,加快推動產業鏈延伸,促進加工層次由淺到深、加工鏈條由短到長,把糧食從“田間”運到“車間”端到“餐間”,玉米鏈條從“淀粉→結晶葡萄糖→結晶果糖”分別升值1.2、1.57、2.93倍,原料綜合利用率達98%以上;原料高效利用強鏈,探索全價值利用,實現每一粒糧食“吃干榨凈”“從土地中來、到土地中去”,在濱州小麥能“變”出谷朊粉、特級酒精、赤蘚糖醇、膳食纖維、蛋白肽等10大系列500余種產品,產品總價值9140元左右,產值提高147%,等同于增加20%以上糧食供給;資源循環利用拓鏈,加大副產物及廢棄物循環利用,實現變“廢”為寶、降本增效,香馳集團每年從廢水中提取7種產品,年經濟效益3000萬元,中裕食品利用廢棄物液態酒糟,成功研發純糧液態飼料,養殖環節“低成本”“零污染”,年可節約糧食2萬噸以上。
五是創新供應鏈,實現多元供給、擴容提質。注重多元化供給,加快實現產業由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增加方便速凍食品、休閑食品、小包裝終端食品供給,開發高端團餐、主食產業化、社區便利店等業務,豐香園、十里香芝麻休閑制品獲得市場青睞,全國市場占有率達50%,中裕食品高端團餐服務走進190余家國家、省、市機關事業單位;滿足差異化需求,推行自助餐、多餐少取、光盤行動等,減少大包裝產品受潮、營養流失、變質等情況,倡樹全社會節約愛糧的良好風尚;開展多樣化宣貫,借助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八位一體”新媒體以及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開展全方位、多渠道宣傳,形成全方位節糧減損的社會共識。
會上,來自全國糧食行業的11位知名學者圍繞糧食適度加工、食品節能干燥技術、糧油質量安全、糧食產后減損、農戶科學儲糧、現代化儲運技術等方面作了精彩主題報告,9位行業專家就節糧減損團體標準進行研討,共同交流糧食流通、加工、存儲、消費等各環節節糧減損關鍵技術,探討裝備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推動節糧減損相關標準實施應用,引導糧食科學合理消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方案。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