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2-06-06 16:09:06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6月2日,市農科院組織召開小麥高低畦種植技術培訓暨小麥新品種現場觀摩會議,市、縣兩級農業農村部門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種糧大戶等80余人在市農科院彭集試驗站“大飽”一場小麥種植新技術、新品種成果“盛宴”。
國家小麥良種聯合攻關生產試驗品種
與會人員現場觀摩小麥新品種
與會人員在市農科院工作人員的引導、介紹下,依次觀摩了山東省小麥新品種展示、國家小麥良種攻關生產試驗品種和市農科院廣適小麥品比小區、彩色小麥品比小區、穗行圃、“藍矮敗”輪選隔離區等,增加了對小麥新品種和科研成果的了解,為今后在小麥品種上的選擇提供了參考。
聽取小麥新品種選育情況介紹
據介紹,近年來市農科院加大小麥種質科研工作力度,小麥新品種選育和技術推廣取得了可喜成績,為提升種業競爭力、保障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今年,該院共種植鑒定小麥種質210份,新配制雜交組合305個;播種彩色小麥穗行1440行、彩色小麥品比小區176個,選育了5個穩定的藍粒小麥品系,1個正在參加山東省試驗;播種廣適性小麥穗行4320行、廣適性小麥品比小區288個,選育了7個穩定的廣適性小麥品系,3個品系正在參加試驗。其中,“藍矮敗”小麥不育系是稀有小麥種質,利用‘藍矮敗’開展藍粒小麥新品系的途徑是市農科院的獨創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藍粒品系的選育水平處于本領域先進水平。市農科院糧食作物所副所長、高級農藝師武利峰介紹:“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人們更渴望‘吃出健康’,藍粒小麥新品種富含花青素,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含量高,是健康飲食的理想選擇。”
市農科院廣適小麥品比試驗區
與會人員仔細查看小麥新品種品質
參觀穗行圃和“藍矮敗”輪選隔離區
在小麥高低畦種植技術示范田,與會人員被群體錯落有致、穗大粒滿的小麥長勢吸引。市農科院工作人員對小麥高低畦種植技術優勢和示范推廣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對有關咨詢進行了認真解答。小麥高低畦種植技術是由濱州市農科院作物所歷經十幾年科研攻關成功研發的,具有土地利用率明顯提高、單產水平顯著提高、節水效果明顯提升、抗倒伏性大幅增強、病蟲草害全面減輕五大技術優勢,通過近幾年在博興、鄒平井灌區和濱城區黃灌區種植試驗,取得了顯著效果。2021年6月13日,由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科學家、山東省農科院副院長劉兆輝研究員任組長的專家組到博興縣店子鎮“小麥高低畦種植技術”千畝核心示范區及推廣應用區進行實收測產,結果表明小麥增產幅度均在10%以上。目前,我市建立了兩個小麥高低畦種植千畝示范區,各縣區分別建立了高低畦種植示范基地,全市已累計開展試驗示范1萬多畝。
現場介紹小麥高低畦種植技術
武利峰介紹,小麥高低畦種植技術作為小麥種植的“濱州模式”,被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山東省減壟增地種植技術模式,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山東省農業主推技術,并被推薦參加2022年全國農業主推技術的遴選。目前,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在濱州、淄博、棗莊、煙臺、泰安、濟寧等6個市進行了大面積技術示范。今年5月26日,濱州市農業科學院組織有關專家對泰安市汶糧農作物專業合作社小麥高低畦種植及傳統畦田種植(對照)進行理論測產,小麥高低畦種植畝產676.13公斤,小麥傳統畦田種植畝產612.52公斤,小麥高低畦種植比傳統畦田種植(對照)畝增產63.61公斤、增產10.38%。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