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7日訊 濱州市沾化區立足沾化冬棗、畜牧養殖、海洋漁業、綠色新能源等特色產業,堅持區、鎮、村三級聯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村辦衛星工廠、村集體三資清理和分布式光伏四驅發力,促產業振興,力爭全區438個村,年內實現集體收入全部突破10萬元。
4月27日,沾化區“業務大講堂”暨全區農村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主題培訓班開班,培訓班邀請部分專家從鄉村振興、普惠金融政策的解讀與應用、鄉村振興產業項目申報流程與實施路徑、沾化冬棗生產、交易、流通一體化供應鏈思考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講解培訓。沾化區共有冬棗種植園30余萬畝,僅下洼鎮就有9.8萬畝,是沾化冬棗的原產地和主產區。近來來,下洼鎮盯緊“抓黨建促發展、抓支部促增收”目標,充分發揮黨委“前沿作戰部”作用,始終把冬棗產業作為鎮域支柱產業,確保年內新建設施大棚12000畝,改良沾冬2號8000畝,帶動冬棗產業由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通過實行“機關干部包村、黨員干部聯戶”雙下沉工作模式,下洼鎮20名科級干部與62名機關干部聯系幫包4個管區62個村,村內每位黨員幫包4戶棗農。通過上下聯動、廣泛宣傳,開展“三講一算”(講政策、講收益、講管理、算明白賬)活動,累計開展政策宣講136場次、入戶走訪6000余人次。36名本土紅旗專家盯靠一線,組織開展“線上直播課”7期,田間小課堂4期,業務大講堂3期,線上回復解答春季冬棗管理方面問題上百條,80余畝“開心型”試驗田迅速推進。隨著合作社規范化提升,沾化區逐步吸納種棗大戶、致富能手、有志青年等進入合作社,合作社對其背后的“客戶資源”進行統一管理,高、中、低端市場分層對接,在強鏈、延煉、補鏈上下功夫,引導二三產企業入駐,開發棗木雕刻、冬棗盆景、棗芽茶、棗花蜜、冬棗酒和凍干冬棗等系列產品,使“小棗樹”成為了“搖錢樹”。從組織到產業、從產業到企業、從企業到市場,濱州市沾化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打通沾化冬棗特色產業發展的“痛點”和“堵點”,破譯產業發展“紅色密碼”,逐步形成了“小冬棗、全鏈條、大產業”的閉環發展模式,實現了冬棗提質、棗農增收、產業增效,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