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3日訊 4月18日上午,濱城市興業銀行某支行來了一位八旬老太,要求辦一張銀行卡。考慮到老人年齡較大,工作人員沒有為她開通手機銀行和網銀。可是第二天,老太再次來到了銀行,不僅要求開通網銀和手機銀行,還要求給一賬號匯款3.83萬元。根據之前接受的電信詐騙防范專題培訓,接待的兩名工作人員認為這十分反常。
工作人員不斷詢問匯款人、匯款原因、雙方關系等信息。老人只說:“對方是我叔家弟弟。”其他信息均含糊不清。工作人員評估后立即啟動了警銀聯動機制,將此情況通報濱城公安反詐中心。
分局反詐中心民警黎莎主動上門,來到老人家中核實具體情況。老人姓劉,前兩天在微信上認識一名網友,對方說在“*生集團”的老年人保健品投資項目可以讓劉奶奶“賺大錢”。劉奶奶按照微信上“老師”的引導,不僅拍了形象照,還支付了1500元的課程費。也正是這名“老師”讓劉奶奶去銀行辦理網銀,并按要求轉賬3.83萬元,還不斷囑咐老人:有人問起,就說給弟弟匯款。
民警隨后進行查詢,發現根本沒有“老師”口中所說的“*生集團”,也不存在這樣的投資項目,這一切就是專門引誘老年人注資的騙局。為了徹底揭穿對方,民警借老人手機與對方進行了視頻連線,亮明警察身份,要求立即退還劉奶奶的1500元“課程費”。民警不斷施壓,最終對方將1500元資金原路退回。
老人終于明白過來,并對民警和銀行工作人員的幫助表達了感謝。
在此閃電新聞記者提醒廣大老年朋友,要樹立防范意識,遇事多與子女商量,不輕信陌生人的電話、短信等,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