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21-08-14 10:28:08
今年以來,沾化區利國鄉將黨史學習教育同為民辦事結合起來,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扎實為群眾辦好“身邊事”、解決“煩心事”,使黨員干部做到學會貫通、知行合一,把學史力行真正體現在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中,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實事,用黨員干部的“辛苦指數”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
扛牢責任,加班加點,聚力推動全民疫苗接種
利國鄉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追求,深入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以“應接盡接、能接盡接”為原則,使命高擎,全力以赴推進全鄉新冠疫苗接種工作。鄉機關干部、村干部、人大代表、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放棄周末休息時間,全程參與、加班加點、履職盡責、有序引導、廣泛宣傳。通過廣播喇叭、微信群、入戶宣講、流動宣傳車等多種形式向全鄉廣大群眾普及新冠疫苗接種政策和開展疫苗接種的重要性,消除群眾思想顧慮。疫苗接種正值炎夏,利國鄉疫苗接種點為前來接種人員免費提供飲水、藿香正氣液等防暑降溫物品,為年老體弱群眾開辟“綠色通道”優先接種。針對無法自行前來接種的群眾,由所在村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指派車輛進行接送,保障接種群眾安全而來、平安而歸。截至7月底,利國鄉18周歲及以上人群接種率99.37%,超額完成區定92%的目標,排全區前列。自8月1日起,全力推進12-17周歲人群疫苗接種,截至目前,已接種664劑次,完成目標任務的147.56%。
聞“汛”而動,盡顯擔當,確保人民群眾平安度汛
7月中旬,強降雨天氣持續不斷,利國鄉主動作為,多措并舉,扎實做好防汛防洪工作。第一時間召開防汛工作專題會議,就住房安全、農田排澇、河道泄洪、汛期值班等方面作了詳細部署,確保職責落實到位,任務分解到位。為積極做好臺風“煙花”防御工作,全面落實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暢通信息報送渠道,形成上下聯動、協調一致的應急指揮系統,一旦發生險情,第一時間啟動預案、第一時間組織救援。對轄區內危房、險房進行拉網式排查,提前將危房戶進行轉移,加強對隱患點、塘、庫等重點地段的監控。作為畜牧養殖大鄉,全力加固養殖棚,清理好排水溝,做好草料防雨措施,做好容易損壞養殖棚(圈、欄)內牲畜轉移工作。同時,積極做好各類物資儲備,準備3輛校車作為群眾應急轉移車,設置利國鄉實驗學校、馬營社區(東區)、南五社區為3個緊急避難場所,儲備防汛編織袋3000余個、喇叭15個、口哨58個、手電筒60余個、雨衣100余件、雨鞋100余雙,棉被棉衣褥子300余床,與超市協議準備好面包、礦泉水、方便面等物資,始終將群眾基本生活放在首位,切實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突出重點,科學整治,穩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為全面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利國鄉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穩步推進南五社區、利國社區、馬營社區(東區)、馬營社區(西區)四個美麗宜居鄉村社區建設。目前,南五社區、馬營社區(東區)全部建成,馬二、馬七、新立和馬一、馬十一、平和6個村整體搬遷入住。馬營社區(西區)已完成主體工程驗收,10月份東馬、西馬、馬三3個村整體搬遷入住。利國社區二期項目已進入招投標程序,2022年8月份實現利國5個村搬遷入住,全面改善群眾居住環境。在社區建設中,為老年人專門設計了70戶型,加裝了電梯,方便老年人居住和出行。在南五社區南部建立新馬農機大院,設置3排9個鋼結構農機棚、1處管理房,方便群眾就近存放農機具。棚頂鋪設光伏板,建設2.6MW光伏發電項目,收益補貼群眾社區物業管理等費用。為著力改善路域和人居環境,該鄉先后投資1500余萬元,完成G516、利下路兩側升級改造及綠化亮化等綜合整治工程,完成店前及被交道口硬化3萬平米,裴家、曹坨、大崔新修公路4公里。出動宣傳車、清運車80余車次、清理溝渠40.3公里、整理路肩18.6公里、清理路域33公里;各村清理積存垃圾81噸、柴草雜物270處,拆除殘垣斷壁67處、清理廢棄物761處,更換垃圾箱70個,栽植苗木1000余株,路域環境整潔有序、農村環境明顯改善。
同時,在社區服務中心配套完善便民服務大廳、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就業站點、圖書室、健身廣場等便民設施,80項便民業務下沉社區,讓群眾足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優質服務,進一步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精細發展,延伸鏈條,加快畜牧產業轉型升級
利國鄉投資1億元新建2處“光畜互補”養殖示范園區,容納規模養殖戶100戶。利眾產業園8月份投入使用,利民產業園10月份建成投用。投用后,肉羊年出欄量可增加20萬只,大幅提升養殖戶收入。同時,為方便群眾賣羊檢疫,解除售羊制約,擴大銷售市場,利國鄉成立動物檢疫申報點,配齊3名工作人員,強化專業技術培訓,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體系建設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治體系建設。在畜產品加工方面,重點在精深加工、延伸壯大鏈條上實現突破,利農牧業屠宰流水線全部完善、更新到位,現已達到設計產能滿負荷運轉。積極引進畜牧企業,一方面可以解決本地養殖戶的銷售問題,降低銷售成本,從而增加利潤。另一方面,現在畜牧企業收購的成品是帶皮的羊腔子,羊肉羊皮統一價格,一起收購,一改以往5斤重的羊皮只賣每張18元的情況,每只羊能多賺50元左右,直接增加養殖利潤。
發揮優勢,多措并舉,鞏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通過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光伏項目入股分紅、土地流轉、產業帶動等方式,壯大集體經濟,鞏固28個村村集體收入在10萬元以上,力爭50%的村超過20萬元,實現村集體“有錢辦事”。
利國鄉在各村成立經濟股份合作社的基礎上,規范原有村級合作社,扶持發展新合作社,領創辦合作社29個。主營牛羊養殖、飼料青貯、農產品種銷、農業機械技術作業服務和西瓜種植、金銀花種植等業務。其中,利民洼地綿羊繁育專業合作社,養殖綿羊萬余只,社員年增收20萬元以上,吳廟村村集體年增收7.8萬元以上。
作為傳統畜牧產業鄉鎮,規劃建設十幾處養殖小區,大面積的羊舍為集中連片建設村級分布式光伏扶貧項目提供了條件。由此,利國鄉因地制宜,整合全鄉28個村和周邊5個鄉鎮扶貧資金共計2024萬元,建成濱州市最大的村級分布式吳廟2.5MW光伏扶貧項目,于2017年6月并網發電。項目年收益350萬余元,全鄉380戶646人貧困人口年均光伏收益達到3000元以上,帶動全鄉28個村集體收入全部達10萬元以上。今年在新建的利眾、利民養殖產業園棚頂安裝光伏板9.5MW,每年增加收入400萬元左右。
除此之外,充分發揮土地資源豐富優勢,村集體將閑置土地發包給本村群眾耕種,全鄉25個村集體土地承包收入增加166萬元。通過引進瑞東農牧、北溪農牧等大型企業,以每畝地500元的價格進行土地流轉,崔鋪、東五、馬六、馬九等5個村增收35萬元。同時,崔鋪、孫戶2個村開墾平整荒地,對外租賃經營,分別增收29萬元、20萬元。
企業進村,靈活就業,帶動群眾持續增收致富
利國鄉大力實施“家門口就業”工程,去年成立康德防護用品有限公司、利農牧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與實踐中心三大衛星工廠,把工作崗位“送”到群眾家門口,幫助群眾實現就近靈活就業、持續增收,將群眾留在鄉村,真正實現村集體和群眾“雙受益”。今年,又新引進德利鞋業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出口國外的兒童運動鞋鞋面,產品生產工藝較為簡單,解決農村留守婦女就業43人。截至目前,利國鄉已有8家企業將車間建到群眾家門口,共解決120余名留守婦女、老人的靈活就業問題,實現了工人月均增收3000元,讓他們在家事、農事之余有事可做、有錢可賺。
“下一步,利國鄉將繼續聚焦‘14321’思路,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抓手,聚焦民生、主動作為、盡職履責,真正做到牢記初心使命、永葆黨員本色、踐行服務宗旨,把為民實事辦好、好事辦實,當好群眾的‘貼心人’‘知心人’‘暖心人’,全力加快美麗利國、實力利國、幸福利國建設步伐!”利國鄉黨委書記魏書柱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