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1-03-01 08:53:03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2月25日,記者在我市召開的黃河淤背區綠化提升工作會議上獲悉,為建設高質量黃河生態廊道,著力打造黃河生態環境保護新樣板,我市制定出臺了《濱州市黃河淤背區綠化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全面推進黃河淤背區綠化提升工程。此次工程將在全市黃河兩側淤背區建設高質量綠化林帶,新建綠化面積約3930畝、完善提升面積約1176畝,并配套建設綠化帶給排水系統,工程將在4月中旬全面完成建設任務。
建設“多樹種、景觀美、功能強、效益高”的黃河生態廊道
據悉,我市黃河河道長94公里,淤背區土地面積1.5萬畝,可綠化面積約1.3萬畝。目前,我市黃河淤背區綠化主要以用材林、果樹林和綠化苗木為主,包括楊樹、白蠟、櫻桃、桃、蘋果、梨、泡桐、國槐、銀杏、垂柳等20多個品種,綠化面積1.18萬畝,但部分地段綠化苗木規格小、成活率低、景觀效果差,亟須進行更新改造。
實施此次黃河淤背區綠化提升工程,將通過高標準新建、改造提升、補植完善、撫育管理等措施,對全市黃河淤背區林帶分類進行提檔升級,全面提升林帶標準質量和景觀效果,建設“多樹種、景觀美、功能強、效益高”的黃河生態廊道。其中,將新建高標準林帶,即全面清理黃河淤背區缺壟斷檔失管衰老果樹林,林相不整齊的楊樹林以及規格小景觀效果差的其他林帶樹木,重新建設高標準林帶;新建林帶以喬木樹種為主,根據地段具體情況形成“一段一景”的多樹種塊狀混交林。實施重要節點綠化,在交界地段、道路出入口等重要節點進行園林式景觀綠化,通過喬灌花草高低錯落與常綠樹、彩葉樹、落葉樹種合理搭配,達到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彩)的綠化效果。實施綠化林帶提升改造,保留林相尚可、有保留價值的林帶及苗圃,清除殘次樹木(苗木),并進行提升改造,達到整齊、美觀的標準要求。保留林帶撫育管理,整體保留長勢良好的果樹林和喬木林,以及林相整齊、健康生長的林帶,對缺失樹木補植完善,并加強撫育管理,提升景觀效益。
在全市黃河兩側淤背區建設高質量綠化林帶,建立長效機制確保綠化成效
黃河淤背區綠化提升工程將在全市黃河兩側淤背區建設高質量綠化林帶,包括新建綠化面積約3930畝、完善提升面積約1176畝,并配套建設綠化帶給排水系統。綠化林帶建成后,將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后期管護,確保綠化成效。
在具體的工程中,將選取位置節點相對重要的空白段和旅游區周邊,規劃建設5段總長7.3公里銀杏林帶、5段總長5.2公里國槐林帶、7段總長8.7公里白蠟林帶、8段總長6.7公里海棠林帶,其他區域栽植白榆、欒樹、紫葉李、木槿、紅葉碧桃等樹種,提升黃河大壩綠化景觀效果;在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選取長深高速至惠民段,在現有基礎上通過新植、提升等措施,打造10公里林、園、花、草、節點相結合的標準示范段;同時結合道路橋梁與淤背區交互穿插的特點,在沿黃河縣市區交界地段、道路出入口等打造9個重要景觀節點,建成“多樹種、景觀美、功能強、效益高”的黃河生態廊道。同時,在合適節點合理設置停車場地,在條件成熟村莊發展“農家樂”;改造提升已具備條件的區段,強化交通安全,確保黃河防洪工程安全和防汛工作不受影響;黃河兩側淤背區建設配套灌排水利設施,改善林木生長條件。
4月中旬全面完成黃河淤背區高質量綠化林帶建設任務
在黃河淤背區綠化提升工程建設中,將堅持規范實施、保護為主,綠化提升工程的實施將以保護淤背區防汛功能為主,不影響淤背區防洪功能,不改變行洪的空間、淤區的土地性質、林帶的屬性和功能。堅持統籌兼顧、生態優先,以生態改良、環境優化為主,突出景觀效果,靚化區域形象;提升林帶質量,優化資源結構,增加經濟效益。同時,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林帶以鄉土樹種綠化為主,節點采用“喬、灌、花、草”立體化園林綠化模式,構建“一段一景”,打造具有沿黃地域特色的生態廊道。
為確保黃河淤背區綠化提升工程建設順利推進,我市成立濱州市黃河兩岸淤背區綠化提升工作協調推進小組,加強領導、壓實責任,協調推進相關工作;推進小組將組織專業驗收隊伍,對淤背區林帶建設工程完成情況進行現場驗收。4月中旬,將全面完成黃河淤背區高質量綠化林帶建設任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