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20-11-19 14:40:11
11月16日至18日,我市召開2020年重大項目現場觀摩暨高質量發展推進會議。此次觀摩亮出了近年來我市雙招雙引、產業轉型升級“成績單”,也充分展現了各縣市區蓄勢起勢、積勢成勢的成果。全市上下要深入貫徹落實會議精神,鞏固整體成勢勢頭,沖刺收官“十三五”和全年目標任務,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明年和“十四五”良好開局奠定基礎。
重大項目是撬動經濟發展的總開關,是牽動全局工作的“牛鼻子”,也是展示濱州經濟實力的“頭條號”。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無棣縣高端漁業裝備項目、陽信瑞鑫集團省企業技術中心項目、惠民智能裝備產業園項目、京博中聚新材料及配套項目、濱華新材料碳三碳四綜合利用項目……現場觀摩的10個縣市區的27個項目,充分展現出全市上下凝神聚力抓項目、促發展的力度,展示出各縣市區發展理念有了根本改變、發展質效實現了全面改觀,展現出各級干部始終保持昂揚斗志和攻堅狀態,堅持“以項目比貢獻、以打樁論英雄”的進取精神。
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支撐高質量發展,要高層次謀劃項目建設。此次觀摩中可喜地看到,濱州以價值鏈為核心,重塑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模式已經形成。鄒平魏橋輕量化基地在鋁產業價值鏈延伸上實現重大突破,引領鋁產業高附加值產品占比,由去年初的24%提高到46%;愉悅集團正在由紡織家紡向大健康產業快速邁進;京博、濱化、鑫岳等化工新材料項目,將產品結構以化工原材料為主轉變為以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為主,推動了骨干產業的涅槃重生。聚焦群眾所需,一批重點民生項目加速補齊民生短板,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保障能力,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濱州是靠實體經濟發展起來的,還要依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乃至2035年的遠景目標,必須向夯實實體經濟發力。要善謀產業生態,積極引進強鏈、補鏈、延鏈項目,形成產業生態完善、協同配套良好的區域產業生態圈。要善謀產業效益,更加注重項目的投資規模、科技含量、市場前景以及帶動能力。要善謀就業民生,著力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要善謀國家戰略和重大政策對接,主動研究、主動對接、主動爭取,下好“先手棋”。
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支撐高質量發展,要打造科創平臺。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把搭建科創平臺、建設“雙型”城市作為“頭號工程”來抓,區域應用型科創高地加速崛起,這與此精神要求完全契合。這次觀摩的渤海先研院、魏橋國科研究院、魏橋輕量化中試基地等項目,集聚高端科技資源,融合創新創業生態,填補了濱州公共研發服務平臺的空白,打造了科創平臺的樣板和標桿。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強化科創支撐,搭建公共服務平臺,讓創新成為引領我市高質量發展的最大變量。
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支撐高質量發展,要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看項目就是看干部,看干部一定要看項目”,我市堅持把項目推進作為考察識別干部的“試金石”,在重大項目攻堅中檢驗干部素質能力。重大項目招引和建設,需要一批有專業知識、專業思維、專業能力的干部,“三專”干部也代表了地方發展的環境。要提高干部溝通策劃和專業招引能力,以滿滿的感染力做好項目招引和落地。要提高標準、明確定位,充分展現“走在前列”的精氣神,最大限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要在狀態、有效率,通過真心服務營造一流的環境,以高素質干部隊伍保障高質量發展。
重大項目建設為我市前三季度經濟運行回升向好的態勢持續穩定,全面起勢、加快成勢的步伐穩健有力提供了支撐,全市上下要提高改革攻堅能力,齊心協作、擔當作為,全力推動項目盡快落地、盡快建成、盡快見效,為明年鞏固成勢、乘勢而上和高質量發展增添后續動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