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傳媒網
2020-10-02 10:29:10
9月30日,央視大型直播節目《直播黃河》完美收官。節目選取濱州小開河引黃灌區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對小開河在民生、科技、生態、產業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進行了全面報道,以點帶面反映了濱州水利取得的突出成績,這是濱州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首次登陸央視大規模直播。
小開河干渠與長深高速交匯處
小開河引黃灌區是國家大型引黃灌區,干渠全長94.5公里,設計流量60立方米每秒,年設計引水量3.93億方,擔負著黃河以北5個縣區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生態用水的重任。自1998年建成運行以來,濱州水利人攻堅克難,勇于創新,用行動演繹著黃河三角洲“塞罕壩”精神,將小開河引黃灌區打造成了全省乃至全國引黃灌區的典范。
小開河生態濕地
濱州屬于退海之地,土地鹽堿化嚴重,地表淡水資源非常短缺,地下水含有鈉、氟、碘,并且含量超標,老百姓飲水困難,農業幾乎沒有收成。小開河灌區建成后,形成了以西海、北海、蘆河子水庫為主的供水網絡,年調蓄能力近1億方,解決了50多萬人的歷史性飲水問題,沿線自來水普及率達100%;受益于引黃灌溉,沿線農田畝產達1000公斤,年增糧食20萬噸、棉花6萬噸,沾化冬棗產業產值連續10年突破30億元,帶動棗農人均純收入超過8000元。小開河也因此被群眾親切的稱為“一條流向人民心中的河”。
小開河灌溉試驗站
小開河灌區向水庫供水
小開河灌區萬畝糧田
小開河引黃灌區堅持綠色發展,積極打造生態灌區,讓沿線從“堿蓬滿地”變成了“鳥類樂園”。黨的十八大以來,小開河灌區在沉沙池區域共實施了5期水土保持工程,栽植樹木近8萬棵,在干渠兩側90公里范圍內筑起了防護林。同時灌區沿線千余畝土地承包到戶,種植了大片白蓮藕,逐步形成了沿干渠的綠化帶、經濟帶、旅游帶。2017年,小開河灌區開始試點建設全國第一個引黃灌區國家級濕地公園,截至目前,濕地率達到82.2%,野鴨、野雞、白鷺、天鵝等鳥類在這里棲息繁衍。今年年底,小開河濕地公園將進行國家濕地公園驗收。
小開河渠首
小開河灌區在服務民生、改良環境的基礎上,還承擔著泥沙處理、流量測定、信息化、土壤改良等課題研究。為解決引黃帶來的泥沙問題,小開河灌區大膽創新,開創了引黃灌區遠距離輸沙的先例,把黃河泥沙送到51公里以外的中游,形成了“上游原水灌溉,泥沙入田;中游設沉沙池,集中沉沙;下游清水灌溉”的供水模式。今年投用的小開河灌溉試驗站是水利部重點試驗站,也是黃河三角洲唯一的灌溉試驗站,它將突破地域的限制,承擔鹽堿地環境治理、泥沙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實驗功能,從更大的范圍和更系統的角度去研究生態演化規律,促進統籌發展和協同治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