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0-06-13 17:10:06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3日訊 近日,濱州市博興縣舉辦首屆糧食大王比賽,以行業技能比武的形式,評選種地能手,引領農業經營主體在穩定糧食生產中的生力軍作用,為全年糧食生產打好豐收基礎,助力鄉村振興。
風吹金浪涌,麥收正當時。在博興縣呂藝鎮種糧大戶耿金光的農田里,糧食大王比賽組委會在公證人員的見證下,對收割地塊進行了精準的測量,收割機十幾分鐘便將比賽用地收割完成,看著飽滿的麥粒裝滿了農用車廂,耿金光對今年的豐收充滿了信心。
“在實驗田里做了幾個實驗,最后勝出的是濟麥44這個品種,去年種了150余畝,看這個品種表現很好,它這個品種的優點是優質強筋,抗倒能力強,抗病能力強,所以今年我又加大力度種植這個新品種600余畝濟麥44。在管理上我實行高標準管理,統一深耕,統一播種,采用當今國內最先進的種肥同播技術,所以我對今年的增產非常有信心。”博興縣呂藝鎮種糧大戶 耿金光說。
此次比賽共有50個單位和個人參加,通過報名審核、理論測產、實打驗收等環節,確定最終獲勝者。在評比過程中,博興縣農業部門不斷總結糧食種植中的好做法,分享和推廣高效種植經驗,挖掘糧食生產潛力,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我們農業農村部門一項很重要的職責,就是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通過這次活動,目的是培養一批職業農民,讓他們把技術更多的推廣到種植業戶中去,取得更好的糧食種植經驗,讓我們的農民朋友把糧食種好,發展自己、富裕自己,同時為國家做出貢獻。”博興縣縣農業農村局長王興民說。
在歷時半個月的比賽中,糧王大賽在產量和種植技術上都有新提升,在節本增效、綠色增產模式上也有新突破。大賽的舉辦,成為了高產穩產技術創新與儲備的平臺、新技術新成果示范推廣和推動糧食生產發展的平臺。
“從面積的測量,到水分的測定到精度到過稱、聯合收割機的環節嚴格按照程序,嚴格在公證處的監督下,看看在今年的氣候條件下,在現在的生產力水平下,到底我們的小麥畝產能達到什么水平。再一點就是在今年的這種條件下,我們做一個實收、做一個驗證,在今年的條件下,能達到這個產量水平,采取哪些措施,哪些是可以總結的經驗,哪些方面還有做的不足,我們都可以做一個檢討和探討,為今后更好的農業部門和技術部門服務群眾,提供技術支撐,為今后更好地加強小麥生產的管理也可以提供經驗。”濱州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俊展說。
閃電新聞記者 陳帥 博興臺 肖瀟 張華 濱州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