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網客戶端
2020-06-04 15:03:06
扶貧協作重慶市奉節縣,助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是黨中央和山東省委、省政府交給濱州的重要任務。近日,重慶市反饋了2019年度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考核評價結果,奉節縣在上年度被評為“好”的基礎上,再次綜合評價為“好”,位列山東省幫扶的14個重慶貧困縣區第一等次。
近年來,濱州市和奉節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密切協作交流,東西部扶貧協作取得明顯成效。特別是今年堅持戰疫戰貧兩場硬仗一起打,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優化頂層設計,共同繪好一幅“圖”。這幅圖就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西部扶貧協作重要指示精神的濱州奉節扶貧協作“作戰圖”,既包括落實山東省和重慶市要求制定的東西部扶貧協作三年行動計劃、消費扶貧行動計劃和年度工作要點等文件,也包括健全工作機制、確保順暢運轉的制度設計。
在作戰圖的制定中,一是雙方領導深入研究。2019年,濱州市和奉節縣主要領導進行了3次互訪并召開2次高層聯席會議,研究確定扶貧協作事項。濱州市委書記佘春明、市長宇向東分別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扶貧協作奉節工作。去年9月份,宇向東市長帶隊到奉節進行了考察對接。今年以來,奉節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已先后5次專題研究東西部扶貧協作。二是工作機制順暢有序。去年以來,濱州市和奉節縣都成立了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領導小組,雙方牽頭部門緊密對接,組織、人社、衛健、教育、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單位加強溝通,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能職責更加明確,工作機制更加健全完善。三是重點任務明確具體。圍繞落實扶貧協作任務,濱州和奉節連續制定年度工作要點,去年32項重點任務,今年34項重點工作,逐條逐項分解落實到具體單位。
強化產業合作,共同鋪出一條“路”。這條路既是產業提升之路,也是帶動貧困群眾致富之路。2018年以來,以掛職干部為紐帶,幫助奉節引進5家山東企業落地,實現投資6915萬元,目前在談項目3個。這些企業落地不僅能促進奉節農業層次提升、產業鏈延伸,也能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一是集中力量促落地。奉節縣對引進山東企業高度重視,專門制定優惠政策,落實工作專班推進。比如魯渝協作山東畜牧產業園項目,專門成立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的建設工作小組,建設進程明顯加快。
二是引進技術促提升。圍繞產業鏈條延伸,積極吸引承接山東先進技術。主動對接齊魯工業大學專家團隊,把奉節臍橙引向深加工領域,提升產品附加值,目前提取橙粉試驗已經成功,正在考察采購加工設備。
三是健全機制促脫貧。對引進落地的項目,采取入股分紅、帶動務工等多種利益鏈接機制,增加貧困戶收入。比如,在汾河鎮建設的魯渝協作獼猴桃產業示范園區已達3000多畝,幫助貧困戶127人;白帝鎮引進山東博華農業的土壤改良技術,發展臍橙提質增效示范園1036畝,帶動125名貧困群眾增收。
加強人才交流,共同打造一個“群”。這個既是科技支撐的人才群,也是帶不走的技術隊伍群。2018年以來,已選派111人支醫支教支農人員援助奉節,其中省級選派25人,濱州選派86人。
一是加強服務保障。奉節縣委組織部牽頭協調,各相關單位為支援專家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保障。2019年,成立了濱州奉節扶貧協作黨支部,把所有到奉節的專業技術人員納入黨支部管理,定期召開會議、組織活動,增強了專業人才的凝聚力、戰斗力。
二是注重發揮作用。濱州到奉節專業技術人才全部工作在一線,在醫療、教育和農業生產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影響,支醫、支教、支農人員在未能返崗期間,就通過電話和網絡展開了工作。支教老師開通網上課堂,上網課800多課時。支農人員從山東調配2萬余株優質瓜菜種苗,利用網絡視頻指導農戶栽種,目前已開花坐果。
三是帶出專業團隊。通過舉辦講座,傳授先進經驗,帶動奉節專業人員水平提升。去年以來,支醫團隊在奉節開展新技術16項,提高原有技術6項;支農專家舉辦講座7次,培訓農業人員300多人次;支教老師幫助建設“創客社團”等等,把先進的技術和理念留給了奉節。
用好援助資金,共同織好一張“網”。這張網既是項目建設的覆蓋網,也是攜手戰貧的“火力網”。自2010年濱州扶貧協作奉節以來,省市縣三級財政共援助奉節1.66億元,實施項目122個,覆蓋奉節31鄉鎮71村,直接受益貧困群眾2.9萬人。
一是嚴格管理。2019年,制定了《魯渝扶貧協作山東財政援助資金及援建項目管理實施細則》,建立魯渝扶貧協作援建項目備選庫。
二是向重點傾斜。堅持向貧困鄉鎮、貧困村傾斜,向兩不愁三保障項目傾斜,2018年以來,山東援助資金共1.35億元,分布在17個鄉鎮,其中用于深度貧困鄉鎮高出平均數81.7%,投向深度貧困鄉鎮、村的項目占資金總數的64.5%,投向兩不愁三保障項目占65.8%。
三是加快項目推進。建立常態化的項目督導通報制度,奉節縣政府常務會議定期聽取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建設情況,縣政府分管領導帶隊現場督導,每月調度通報,確保把山東援助資金用準用快用好。
深化勞務協作,共同搭建一座“橋”。這座橋既是跨省轉移就業橋,也是技能提升橋、就近就業橋。就業是民生之本,是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2018年以來,奉節縣向山東轉移貧困勞動力158人,幫助貧困人口實現就近就業728人,開展勞務技能培訓317人次。
一是暢通轉移就業通道。面對新冠疫情影響,濱州市人社部門與奉節縣積極溝通,改現場招聘為網上招聘。第一批46名、第二批26名貧困勞動力分別于3月和4月到達濱州務工。
二是建設就近就業平臺。2019年,通過新建、補助等方式,在奉節縣建設扶貧車間8個,其中在安坪鎮建設7700多平方的大型扶貧車間,已吸引9家企業入駐,帶動400人就業,打造形成魯渝協作就業創業園。
三是提升就業技能。為提升奉節縣貧困群眾就業能力,去年組織110人參加烹飪培訓、50多人參加陰沉木雕刻培訓和刺繡培訓。今年,繼續加大力度,對300多名貧困人員進行烹飪和刺繡培訓,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
密切攜手結對,共同增進一份“情”。這份情既是攜手共赴小康之情,也是兩地團結奮進之情。
一是廣泛開展結對。2019年以來,濱州與奉節攜手奔小康活動深入開展,各種結對達到56對。特別是鄒平與奉節縣縣結對,今年援助資金較去年增長了47.1%。
二是用好社會幫扶。濱州結對單位通過援助資金、人才交流、技術合作等方式開展大量實質性幫扶活動,2018年以來,濱州企業捐贈資金達到382萬元,捐贈有機肥等物資380萬元,濱化集團等企業認購奉節貧困村臍橙超過200噸。
三是攜手抗擊疫情。在疫情防控最緊張、醫療物資最短缺時期,濱州市在自身抗疫壓力巨大的情況下,調取一次性醫用口罩2萬個、醫用防護服300套支援奉節。在奉節工作過的干部和三支人員,自發捐款3.75萬元,支援奉節抗擊疫情。奉節人民對濱州的幫助感恩在心,去年濱州遭遇利奇馬臺風引發洪澇災害,奉節干部群眾捐款109萬元支援濱州抗災,兩地人民結下深厚感情。
擴大消費扶貧,共同用好一“平臺”。這個平臺就是東西扶貧協作的政策平臺,平臺的搭建是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是重慶與山東的密切協作。
一是政府大力推動。在山東省商務廳、發改委和山東掛職干部管理組的指導下,奉節制定了魯渝協作消費扶貧行動計劃;奉節縣委書記、縣長多次與山東堤口市場負責人商談,并帶隊考察山東市場。針對疫情影響,專門制定了物流補貼政策,濱州日報進行宣傳推介,在濱州銀座舉辦專場銷售活動,共同推動消費扶貧開展。
二是推動優勢對接。“萬噸臍橙進山東”的順利實施就是奉節縣資源優勢、山東省市場優勢、魯渝協作平臺優勢的有機組合。雖受疫情影響,奉節臍橙進入山東市場數量比上年有所減少,但經過多方共同努力,目前仍達到1.27萬噸、6440多萬元。
三是創新銷售渠道。去年,利用濱州援助資金建設了奉節縣網絡直播中心和村播基地等項目,組織發動網紅主播為貧困鄉鎮和貧困村專場推介15次,在應對疫情開展線上銷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培訓的網紅學員魯應蔥為貧困戶賣臍橙的事跡,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進行了專題報道。5月15日—17日,依托網絡扶貧中心,奉節縣開展了連續三天的直播帶貨,濱州市3名掛職干部全程參與。5月26日,重慶市李明清副市長到奉節現場考察后,對濱州援助項目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