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9-02-25 09:24:02
2018年濱州十件民生實事交出“溫暖答卷”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件民生實事,著力解決濱州群眾的所需所盼,切實增強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承諾有聲,踐諾有行。早春二月,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呈現在市民面前——
1、開工建設濱州黃河四橋:積極推進前期工作,力爭年內開工,并規劃至濟青高鐵淄博北站道路,為群眾出行提供便利。
我市城區按照“東優、西延、南跨、北拓”的規劃建設思路,城市空間不斷拓展,黃河成為了濱州的“城中河”。濱州黃河四橋按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已于2018年12月31日啟動奠基儀式,項目進入建設階段。濱州黃河四橋建成后,將成為連接黃河兩岸的新干線,打通魯中與魯北地區間的阻隔,加快濱州與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融合,充分釋放濱州市地處“兩區一圈”交匯點的區位優勢。
2.持續開展脫貧攻堅:對8.4萬名“脫貧不脫政策”相對貧困人口和新發生、新識別貧困人口,持續加大精準幫扶力度,確保不斷增加收入,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2018年,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精準扶貧基本方略,按照動態管理一人不錯、信息數據一項不假、資金撥付一分不差、收益分配一點不少、行業扶貧一環不缺、危房改造一間不留、扶貧貸款一天不拖、政策兜底一絲不落、問題整改一個不剩的“九個一”標準,全面落實脫貧攻堅責任,不斷強化措施,完善機制,全力推進脫貧攻堅扎實深入開展。以7381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脫貧退出為標志,全市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實現在現行標準下穩定脫貧,脫貧攻堅在取得決定性進展的基礎上又邁出新的重大步伐。2019年,對8.4萬名“脫貧不脫政策”貧困人口持續幫扶確保不返貧,動態監測、及時發現新發生貧困人口,確保“不落一人”。
3.加快黃河灘區遷建:實施7992人外遷安置、9949人舊村臺改造提升和47公里臨時撤離道路工程,助力脫貧攻堅,造福灘區群眾。
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交給山東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攻堅工程。我市按照全省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作總體要求,建立協調推進機制、抓好頂層規劃設計、扎實推進工程建設,目前,對外遷安置進展順利,惠民縣、高新區和濱城區已全面啟動黃河灘區外遷安置建設工作,撤退道路已完成29.6公里建設。
4、實施城區水系提升工程:實施中海水資源綜合利用、南環河西段治理、北環河貫通等工程,實現環城水系貫通,進一步提升居民生活質量。
我市城區水系一直無法實現活水暢流,環城河道建筑物不配套,形成了“腸梗阻”,同時,因為城區水源工程不可靠,造成了城區河道內的水質無法保障。通過實施城區水系提升工程,可進一步提升水生態建設水平,改善市民的生活條件,實現活水潤城、河湖相通。城區水系提升工程包括實施中海水資源綜合利用、南環河西段治理、北環河貫通工程等。其中,由中海泵站和供水管道組成的中海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將優化西區水資源調配方案,并逐步改善中海及連通河湖水系生態環境。北環河貫通工程的實施,將實現張肖堂東干渠向北海、如意湖及北環河水系補水,北環河水面基本連通。根據城區水系提升工程工作計劃,2018年開展了中海和南環河的水系提升工程。
5.建成市級政務服務中心:年內建成投用,打造政務服務“最多跑一次”品牌,為群眾辦事提供高效服務。
2018年,市委、市政府決定下大力氣進行政務服務改革,以“一次辦好”改革為統領,高標準建設市級政務服務中心。該中心于2018年7月30日建成并投用,省督查組給予了高度評價。市級政務服務中心按照“1+10”總體框架設計,10大版塊基本集成市級全部涉行政許可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可3個工作日內完成營業執照辦理、公章刻制等新開辦企業事項,5個工作日內完成房屋交易等不動產登記相關事項,40個工作日內完成包括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在內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過程。
6.加快棚戶區改造:全市新開工3.7萬套,基本建成1.5萬套,改善群眾居住條件。
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市棚戶區新開工3.7萬套,開工率100%,基本建成2.1萬套,基本建成率141.3%。為確保棚改項目認定標準化、規范化,我市突出工作重點,加強調度督導,每月調度各縣區棚改工作進展情況,每季度通報工作排名情況,對開工進展慢的縣區和棚改項目,督促制定項目推進計劃和落實措施,推動了棚改項目依法、按規、快速、有序、安全推進。
7.繼續改善辦學條件:新建、改擴建學校40所、幼兒園50處、校園足球場地20塊,為廣大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2018年,我市統籌推進解決中小學大班額、“全面改薄”、足球進校園場地建設等重點工程建設,全年實現投資17.7億元,繼續改善和提升了辦學條件。其中,解決大班額工程竣工學校23所,開工面積88萬平方米,完成投資14億元,新增學位1.5萬個。“全面改薄”工程圓滿收官,建設項目校舍28個、運動場地及附屬設施項目20個,購置設備5.9萬件(套),完成投資2.7億元。校園足球場地建設20塊全部竣工,完成投資1億元。
8.成功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先進市: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實施餐飲質量安全提升工程,強化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全力保障飲食安全。
食品安全事關千家萬戶,是關系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民生問題。2018年3月,我市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城市目標順利完成,率先完成掛旗。為順應人民群眾意愿,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市在此基礎上繼續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不斷提升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切實讓廣大群眾吃得安全、放心,提升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滿意度。
9.實施民生災害救助綜合保險: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范救助體系,實現全市城鄉居民民生災害救助綜合保障全覆蓋。
民生災害救助綜合保險于2018年6月30日在我市正式實施,該險種是一項政府責任險,保險的保障范圍涵蓋了大風、大雨、洪澇、干旱等29類自然災害和火災、爆炸、觸電、溺水等18類意外事故。截至2018年12月底,已賠付保險791.28萬元,有效增強了困難家庭的風險抵御能力。借助于保險手段來解決民生問題,是政府公共服務形式的創新。民生災害救助綜合保險作為一項民心工程,將長期運行,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10.實施集中供熱增容工程:全市新增供熱面積450萬平方米,提高供暖普及率,改善群眾用熱需求。
2018年供暖季前,全市完成467.63萬平方米的集中供熱,超額完成450萬平方米的年度目標。市住建局為順利完成任務,不斷加強對各縣(市、區)的調度、督導、通報,穩步推進市城區供熱主管道17公里,嚴把新建小區供熱管網管理,積極推進供熱計量發展,市城區完善供熱自動化控制平臺,實現了供熱計量系統與無人值守換熱站及供熱總控平臺的一體化銜接。
2019年承諾辦好的十件民生實事
1、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探索建立城鄉一體扶貧開發長效機制,83652名脫貧建檔立卡貧困群眾不返貧。
2、持續改善辦學條件。新建、改擴建學校19所、50萬平方米,幼兒園74所、11.9萬平方米。
3、殘疾人精準康復行動。3萬名殘疾人享受基本康復服務,實現有康復需求的殘疾兒童和未脫貧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全覆蓋。
4、“智慧城市”建設。整合共享各類政務信息資源,完成城市云計算平臺一期建設,部門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率達到80%,全市業務系統上云率達到90%;市主城區完成120個主要路口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建設。
5、實施棚戶區改造。加快棚戶區改造步伐,年內開工建設6418套。
6、實施清潔取暖改造。因地制宜、穩妥推進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建設,年內完成17.4萬戶改造任務。
7、農村土坯房整治。啟動農村土坯房“五年清零”計劃,年內完成1萬戶整治任務。
8、“五河同治”工程。治理潮河、孝婦河、徒駭河、馬頰河、德惠新河河道120公里,實施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固、建筑物配套和維修改造、防汛管理道路建設,基本恢復河道行洪除澇能力。
9、農村公路提升工程。完成農村公路路網提檔升級792公里、大中修1100.6公里、危橋改造47座、建設行政村客運站點596個;完成3224公里縣鄉道路智能交通安全系統建設。
10、提升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水平。實現農村環衛設施配備率100%,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3%,群眾滿意度達到90%以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