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9-02-02 12:12:02
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加快實現向現代農業強市轉變系列報道之二
沿黃生態高效現代農業示范區建成濱州特色品牌
2012年以來,我市以沿黃15個鄉鎮(辦事處)為核心,統籌規劃黃河沿岸144公里、南北10公里區域建設生態高效現代農業示范區,建成我市獨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品牌。2018年,全市年內完成投融資7.3億元在示范區建設和新上重點項目50個,經營主體產值比上年增長8%以上,取得了濱州農業看“沿黃”的顯著示范帶動作用。
規劃引領,項目推動,打造“沿黃”現代農業發展先行區
2013年,濱州沿黃生態高效現代農業示范區被確定為省級農業示范區。市沿黃辦聘請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修訂完善了《沿黃示范區建設項目總體規劃》,根據農業發展新形式、新任務和新要求,示范區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新舊動能轉換、發展農業“新六產”,突出規劃引領、基礎建設、項目帶動、體制創新、品牌創建、管理服務六項工作,努力打造機制靈活、科技領先、產業融合、效益突出的現代農業先行區、試驗區,積極為全市乃至全省現代農業發展探索路徑、打造亮點、提供經驗。
為加大示范區項目建設,市委、市政府將示范區建設納入科學發展觀考核和市重點工作,2016年制訂出臺了《推進沿黃示范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成立了由市委副書記任組長的高規格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每半年組織召開一次沿黃示范區建設現場推進會議,強力推進示范區建設。各縣區按照總體部署要求,結合各自實際,強化組織領導,加快推進項目建設。
近幾年,沿黃示范區建設投入資金持續加大。市委、市政府制訂出臺了沿黃開發資金籌措方案,明確市級1500萬元農業專項資金全部用于沿黃示范區建設,各級涉農資金安排不低于30%用于沿黃示范區建設,市級水利發展專項資金、林業發展專項資金中林水會戰部分不低于50%用于沿黃示范區建設。同時,積極引導金融資金和有品牌、有技術、有市場的龍頭企業投入沿黃開發建設,激發了“沿黃”發展強大活力。
“省政府已將濱州沿黃生態高效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列入了‘十三五’規劃和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省政協將示范區建設列為重點提案。可以說,濱州農業關鍵在‘沿黃’、關鍵看‘沿黃’,把沿黃生態高效示范區建設好、利用好,就能為濱州農業新舊動能轉換提供示范樣板,有效帶動全市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市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張成江充滿信心地說。
產業興旺,人氣聚集,“沿黃”知名度節節攀升
如今在濱州,市民休閑旅游有了個好去處就是“沿黃”。
博興縣打漁張梨花節、博華海棠花節和帳篷文化節、高新區槐花旅游節等吸引著大量游客;獅子劉片區及黃河古村風情帶項目、魏集古村落、十里荷塘等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投入運營,成為全省鄉村旅游發展典范;中裕黃河岸綠色生態農業創新產業園、惠民山佳莊園、博興祥瑞農業、高新區甬利現代農業示范區采摘游備受青睞;“沿黃杯”全省農民書畫展覽交流會、農產品展銷、知識競賽、攝影展、有獎征文等以“沿黃”開發為主題的一系活動得到了廣泛關注。
示范區深入挖掘沿黃鄉村資源和我市獨有的黃河農耕文化,整合沿黃景觀、農家樂、采摘園等旅游景點,打造了一批主題鮮明、功能完善,生產生活與生態融合的特色旅游城鎮和旅游小鎮,將黃河沿岸核心區打造成為集生態、觀光、旅游、采摘、餐飲、娛樂于一體的高效生態農業休閑觀光旅游區,充分發揮了鄉村旅游在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城鄉互動共享發展等方面的作用。2018年,示范區發展休閑旅游型綜合性農業生態園區達到35家,年接待游客160萬人次。沿黃示范區傳統文化軟實力和沿黃示范區農業品牌知名度得到明顯提升。
沿黃人氣的聚集,根本上離不開兩個條件,其一是良好的配套基礎設施,其二是豐富的生態農產品。示范區按照統籌規劃、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交通、水利、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了生產道路、糧區林網、灘區排澇工程,在重點村實施建一個停車場、一個旅游廁所、一個垃圾收集站、一個醫療點、一個農副產品商店、一批旅游標識標牌和一個游客咨詢中心“七個一”工程。示范區積極對接京津冀和濟南省會城市群,調優調高調精農業產業,加強“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基地建設,不斷增加產銷對路的農產品供給,形成了包括優質高效糧棉種植、綠色高效設施蔬菜花卉、經濟林果、健康生態養殖、農產品加工、農產品物流和休閑觀光農業七個業態。2018年,供應京津冀優質瓜菜達到30多萬噸,新增高標準農田5萬畝,高標準農田比重達到65%,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數量分別達到30個、95個、4個,“三品一標”認證面積達到57.8萬畝,各類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108個。
沿黃示范區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壯大、活躍,目前擁有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1處,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8家,省級田園綜合體1個,市級農業龍頭企業6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28家,家庭農場52家,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區65個。
動能增強,效益突出,濱州農業看“沿黃”示范成效顯著
我市把沿黃示范區建設作為推進農業新舊動能轉換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樣板,示范區引逐漸成為濱州現代農業主導產業集聚功能區、先進科技轉化核心區、深化農村改革試驗區、高效生態農業樣板區、“新六產”發展示范區,取得了濱州農業看“沿黃”的顯著成效。
示范區深入推進高產創建、配方施肥、農村沼氣、統防統治、資源綜合循環利用等農業科技措施,農業科技水平明顯提升。截至目前引進推廣農業新技術40項,新品種38個,推廣新技術、新成果89項,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100%,化肥和農藥使用量每畝降低到15.6公斤、0.169公斤。秸稈綜合利用率90.8%,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
示范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三權分置等改革創新加快推進,農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全市第一個農村股權合作社——高新區青田街道辦事處大李村農村集體股份合作社2017年底正式成立;示范區15個鄉鎮全部依托“三農服務中心”建設了土地流轉有形市場,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到了48.47萬畝,占比55.81%。
示范區突出品牌創建,把“濱州黃河邊,優質農產品”作為區域性品牌進行重點培育,通過政府采購聘用國內知名專業團隊進行運營策劃、形象設計、品牌設計于一體的綜合策劃設計,形成具有沿黃文化特征的區域品牌。
示范區大力推進 “新六產” 發展,以農產品加工業為重點促進農林牧漁業與加工、流通、旅游、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信息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都市農業、農村電商等與傳統農業緊密結合,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帶動全市農業“一產”改造提升、“二產”優化升級、“三產”快速發展。2018年沿黃涉農企業年銷收入實現增幅9.2%,農民人均純收入1.7萬元。
去年10月23日,首屆濱州農民豐收節成果展示會暨“沿黃生態高效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論壇成功舉行。會議探討沿黃生態高效現代農業發展新思路,濱州“沿黃生態高效現代農業”產業聯盟成立,京東“沿黃生態高效農業館”開館,濱州40家涉農企業品牌農產品進行了展示,進一步加快了示范區建設的步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