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8-05-25 09:15:05
2017年,市漁業技術推廣站緊扣績效考核目標,立足全市漁業產業實際,圍繞養殖新技術推廣應用、漁業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新型漁民培訓、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等工作,勇于探索、敢于實踐,有效提高全市水產養殖效益,被評為2017年度市屬事業單位績效考核A級單位。
美國技術人員與海緣公司開展科技合作
推廣新技術,有效提高全市水產養殖效益
提高養殖效益,提升養殖質量,關鍵在于技術創新。2017年,市漁業技術推廣站圍繞績效考核要求,立足本職工作,開展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依托無棣縣、北海經濟開發區等漁業養殖企業,開展工廠化循環水對蝦養殖技術推廣,比傳統養殖模式生產成本降低20%以上,設施化對蝦養殖效益得到了顯著提升。
該站通過在內陸縣區大力推廣池塘水質綜合調控及節能減排技術,推廣南美白對蝦池塘微孔增氧面積2.13萬畝,有效降低了增氧動力成本,得到了越來越多養殖戶的認可。在全市海淡水陸基池塘、溫棚及工廠化車間的對蝦養殖中,推廣應用微生態制劑進行水質及底質環境調控技術,應用普及率達到90%以上,對蝦養殖病害明顯減少,并輻射應用2/3魚類的池塘養殖。
針對北方地區對蝦養殖一年只能養一茬的現狀,該站學習借鑒南方對蝦養殖經驗,通過建設塑料溫棚,實現了北方地區一年二茬養殖,為北方地區南美白對蝦高效養殖提供了技術支撐。通過推廣漁業物聯網“漁業通”在水產養殖的應用技術,先后建成企業客戶端43家,實現了手機養殖水質在線、漁場標注、實時魚病視頻診斷及產品質量追溯等智能化建設。
開展魚蝦混養,海淡水養殖病害明顯降低
為實現對對蝦養殖病害的有效防控,該站推廣應用生物防控技術,采用捕食性魚類與對蝦混養,通過捕食性魚攝食掉亞健康的染病蝦,避免健康蝦攝食病死蝦造成疾病傳染。這一技術的應用對減少病害的發生和傳播,起到了很好的預防效果。同時,生物防控技術有效減少了池塘藥物的使用,養殖產品質量安全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2017年,這一技術在沿海和內陸南美白對蝦養殖池塘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得到了養殖戶們的一致認可。
為全面提升我市對蝦良種覆蓋率,該站在無棣友發、沾化金水源海水養殖試驗基地引進了南美白對蝦“日夜快”“科海1號”等對蝦新品系進行生態養殖試驗,并派2名技術人員駐扎試驗基地全程進行試驗管理,通過組織專家現場驗收,三個優良新品系較同期對比池塘平均收獲規格大且產量多,我市將三個優良新品系在沿海進行大面積推廣。
在開展南美白對蝦優良品系試驗的同時,該站以無棣友發海水對蝦養殖試驗基地為科技試驗平臺,開展了南非斑節對蝦海水高位池和土塘中國對蝦“黃海3號”養殖試驗,海水高位池試驗成功為今后我市選擇引進海水對蝦新品種、新品系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開展科技培訓,培養新型漁民
該站不斷加大漁業行業關鍵技術的培訓工作,培養新型漁民。2017年,以漁業物聯網技術應用、對蝦高產高效養殖技術、水產品質量安全及控制技術、養殖病害綜合防控與規范用藥、生態養殖和節能減排等為主要內容,大力開展新型漁民科技培訓,全年共組織漁業科技專題培訓8期,受訓人員860人次,受訓人員測評滿意度達到100%。通過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漁民,為推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2017年,依托市漁業技術推廣站組建成立的濱州市水生動物疫病防治中心(山東省魚病總醫院濱州分院)正式掛牌,成為全省沿海首個市級魚病醫院。為了使魚病醫院能夠盡快有效運轉,該站先后選派4名工作人員到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東省魚病總醫院)進行病害甄別、儀器使用、細菌及病毒檢測、水生動物解剖等方面的集中培訓。魚病醫院成立以來,先后為漁民無償提供水質化驗、細菌和病毒檢測20余次,接待漁民上門咨詢60余次,接聽漁民電話咨詢200余人次,派出技術人員池塘邊取樣120余份,贏得了漁民一致好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