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8-03-16 09:52:03
2017年,濱州市委、市政府把畜牧業列入全市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來對待。在全市上下積極謀劃和全面推進下,2017年全市畜牧產業實現產值1040.6億元,千億產業集群創建工作得到有序推進。
糧改飼工作穩步推進,畜牧業標準化程度不斷提升
我市充分利用飼草資源豐富、草食畜養殖加工產業鏈條較完善的優勢條件,積極對接國家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加大糧改飼工作力度,大力發展糧改飼基地建設。先后有5個縣區承擔了國家級糧改飼示范縣試點項目,2個縣區承擔了山東省糧改飼示范縣建設項目,無棣縣還承擔了國家高產優質苜蓿示范項目。2017年,全市完成糧改飼面積28.19萬畝,收儲77.1萬噸,3000畝以上種植基地29個,1000畝以上的76個。
2017年,我市創建國家級示范場5家、省級示范場14家、市級示范場39家。至此,全市共有國家級示范場31個、省級示范場117家、市級示范場300余家。惠民順風,陽信華勝、鴻安等肉牛養殖基地,設計存欄能力逾萬頭,牛舍設計、飼養管理均借鑒日本先進的養殖理念;瑞東(美國嘉吉集團)、榮昌、中裕、環山等生豬繁育養殖都代表了先進的科技與管理水平;惠民天禧、鄒平中慧、鄒平眾康等肉禽養殖基地批存欄量都達到上百萬只,有效帶動我市養殖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的發展。
產業鏈條日趨完整,龍頭企業和品牌競爭力不斷加強
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全市肉牛、肉羊、肉禽產業已經形成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運營模式。全市擁有大中型牛羊屠宰加工企業81家,年屠宰加工肉牛100萬頭,形成了飼草種植-犢牛繁育-標準化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配送-餐飲的完整產業鏈條。另外,也實現了皮革深加工以及牛骨、牛血生物科技制品研發。
目前,我市市級以上畜牧類龍頭企業達到119個、畜牧類品牌92個、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認證4個、無公害產地認定企業77家、產品認證63個、綠色農產品認證26家、有機產品認證8家、進京入滬企業53家。我市牛肉冷鏈物流配送達50萬噸,是天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牛肉產品主要供應地。去年,沾化久益成為廈門“金磚五國”峰會國宴牛肉供應商。
為不斷挖掘畜牧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市畜牧獸醫部門及相關企業在不斷開發當地傳統資源的同時,有效利用起廢棄資源,并順勢借力引進外地資源。無棣縣利用當地德州驢(無棣驢)特色資源優勢,出臺扶持政策,財政拿出專項資金用于發展壯大驢產業,實現了較好的引導作用。陽信縣借箭牛業等牛羊加工企業一年內在青海采購牦牛480頭、藏系羊30余萬只,短期育肥后宰殺,彌補了當地牛羊存欄量的缺口,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陽信、博興、鄒平等縣區,利用養殖廢棄物,發展有機肥和生物質燃料等,為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較好的經驗。
加強畜牧產業結構合理化,增強產品競爭力
為進一步加強畜牧產業結構合理化,增強產品競爭力。2018年,市畜牧獸醫部門將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畜牧業提質增效;拉長產業鏈條,加快三產融合發展;強化品牌意識,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強化科技支撐,挖掘當地特色畜種資源等多方面入手,通過發揮龍頭產業的帶動作用,提升產品研發加工水平或增強服務功能,實現以傳統養殖業為基礎,向第二、三產業延伸發展的轉變,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通過培育本土企業、發展畜產品深加工,幫助企業爭創省級以上畜牧知名品牌和馳名商標。通過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合,有效整合科技資源,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構建穩定長效的產學研用合作機制。進一步加大對基層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技術指導,抓好畜牧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全面推廣生態型養殖技術。搶抓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機遇,加大“互聯網+”畜牧業的推廣應用,利用物聯網、云平臺、電商平臺等現代化手段改造傳統畜牧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