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傳媒網
2018-03-11 10:28:03
在濱州市剛剛創建全國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不足半年和主動對接新舊動能轉換之際,2月28日,濱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濱州市推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創新探索校園足球的發展路徑。
>>>濱州市為全省7個“足球試點城市”之一
2015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明確了“足球進校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秉承這一政策東風,濱州市被列入全省7個“足球試點城市”之一,由此正式拉開了“校園足球”發展的帷幕。
3年來,15萬學生與足球共舞(超過全市學生總數的1/3),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達58所,學生足球社團達到866個,配強配齊體育師資,培育培訓足球教師1000余人。特別是2017年,濱州成功創建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是全國第二批唯一的非省會地級市。
自此,濱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濱州市推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方案》指出,將校園足球發展綱入全市教育和社會發展規劃,突出足球特色,到2020年,初步建立符合學校體育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全體學生廣泛參與、競技水平明顯提升、體制機制充滿活力、基礎保障支撐有力、足球文化溢滿校園,具有濱州特色的校園足球發展體系。此方案為濱州“校園足球”未來三年的發展劃出了清晰的行動“路線圖”。
>>>確保市縣兩級足球經費落實到位
“政府出錢,學生受益”的嶄新格局,讓濱州“校園足球”的面貌為之煥然一新,《方案》要求,確保市縣兩級校園足球活動經費落實到位,在國家、省對校園足球支持資金基礎上,每年分別為每所國家、省級、市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提供專項發展資金不少于30萬元、20萬元、10萬元(市、縣兩級按照2:8的比例安排),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增加10%、其他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增加5%,專項用于校園足球設施維護、設備配備、足球教練員培訓、購買足球運動校方責任險、足球教學及校內比賽、足球教師配備等。
2018年市政府劃撥專項資金1000萬,各縣區也將配套專款近5000萬,為“校園足球”的蓬勃崛起注入強勁動力。《方案》要求,市、縣財政還要對參加各級足球競賽獲得優異名次的隊伍進行獎勵。不僅如此,濱州市還充分放大“58所學校上榜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名單、國際足球運動小鎮成為山東省第二批特色小鎮”的輻射效應,積極引入各方助力,共同為“校園足球”夯實成長土壤。
全市累計投資10億元用于校園足球場地設施建設,實現所有鄉鎮中心以上學校和偏遠足球特色學校人工草坪足球場地全覆蓋;繼續深化與魯能泰山足球學校的對接,盤活全國首家魯能泰山濱州足球學校這一載體,積極參與全國、全省比賽,形成了“每所學校至少有1名‘雙師型’(既具備教師資格、又具備足球教練員資格)足球教師”、“創建200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其中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達到100所,經常性參加足球運動的學生數量超過在校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二”、“積極組織優秀運動員參加學區級、縣(區)級、市級、省級和國家級等五個層級“滿天星”精英訓練營”等一連串精準決議。
>>>創新我市校園足球的發展模式
在《方案》中,“創新模式”思維被一再提及,范圍輻射實現了全程跟進。濱州積極對接新舊動能轉換,校園足球被列為新興產業,開展足球產業創新,突破瓶頸,帶動足球俱樂部和體育消費市場發展,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新的動能。
濱州堅持“整體跟進”思路,每年組織10期以上面向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足球教師和全市優秀足球教練員的專項培訓班,并遴選優秀足球教練員到知名足球俱樂部參加重點培訓,定期組織國內外知名足球專家來濱指導校園足球工作,教師的足球訓練、進修、帶隊取得成績都將在評先樹優、職務評聘時享受優惠政策,充分調動了足球教師的積極性,保證了專業師資力量充足、梯次配備科學;結合全市校園足球發展特點,制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準入、退出機制和管理制度,加強對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全程管理,對在校園足球主管部門計劃內舉辦的全國、全省賽事活動中取得優秀成績的學校在經費、政策方面都將予以獎勵,在評選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時,努力實現校園足球縣域均衡發展,做到“活動有組織、規模上檔次、氛圍促濃厚、全員共提升”。
不僅如此,全市積極探索建立完善教育與體育、學校與社會、學區與社區共享場地設施的有效機制,開展與校外足球場地合作和校內運動場地改造計劃,充分利用社會公共資源,推動校園足球場地資源共享;積極組織開展多樣化、多層次足球競賽活動,不斷完善全市校園足球競賽體系,建立健全貫通高校、高中段、初中、小學四個層級的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機制,實現與國家、省校園足球競賽機制、人才培養機制的有效銜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