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7-10-12 10:21:10
近日,濱州市人民政府、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和國家海洋局煙臺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三方簽署了《關于設立濱州國家海洋減災先導區協議書》,濱州國家海洋減災先導區建設正式啟動。
我市是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在全國建設的首個,也是目前惟一一個海洋減災先導區。其主要項目建設,將在我市所有管轄海域,也就是從法定海岸線向海一側,延伸至12海里海域范圍內展開,涉及無棣縣、沾化區和北海經濟開發區三個沿海縣區。
為何選擇濱州作為海洋減災先導區試點城市
首先,我市的海洋災害頻發,減災需求十分強烈。我市海岸系黃河沖積而成,屬典型的泥沙質海岸,灘涂寬廣,平均跨度10公里,沿海地面自然坡降為萬分之0.6~1.25,對風暴潮的阻力較小,相比巖石海岸更容易形成風暴潮災害。同時海冰、海浪也經常侵襲沿海。近年來,隨著我市海洋經濟的迅速發展,沿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漸趨完善,風暴潮漫灘等海洋災害對經濟發展造成的威脅也不斷加劇,亟需提升海洋綜合減災能力。且由于我市是受溫帶風暴潮影響的代表性區域,建設海洋防災減災綜合管理系統,不僅可以作為一個決策支撐平臺應用在濱州的減災實踐中,也將為全國沿海地區市縣級海洋應急減災工作發揮重要的示范作用。
其次,我市相關業務體系和機構已初步完善,具備了建設減災先導區的基本條件。2015年8月,濱州市人民政府和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簽訂協議共建濱州市海洋預報臺。2015年9月30日,經市編委批準成立了濱州市海洋預報減災和應急管理中心。機構的成立,全面啟動了海洋觀測預報減災工作,已經初步具備了建設全國海洋減災先導區的基礎條件。
再次,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濱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的主動作為,也是濱州能被選為首個國家海洋減災先導區的關鍵。為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減輕海洋災害風險,維護公共安全,促進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濱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借助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調研濱州市海洋防災減災工作之機,積極推動濱州市人民政府與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在海洋防災減災方面達成合作。2016年10月,濱州市人民政府與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簽署合作協議,依托濱州市海洋與漁業局設立海洋減災工作濱州聯系點,攜手推動濱州市海洋減災工作開展,濱州也成為山東省首個國家海洋減災工作聯系點。今年年初,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決定提升海洋災害應對能力,探索打造海洋防災減災綜合管理系統。市海洋與漁業局得知消息后,主動向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匯報,爭取在濱州市設立國家海洋減災先導區。3月份,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來濱州市進行了深度調研,并堅定了在我市成立先導區的信心。
在先導區建設中各級各單位將起什么樣的作用
在先導區建設中,我市政府負責先導區建設的整體組織實施,組建領導機構,完善管理制度和明確職責分工,以及協調濱州市各相關部門,保障先導區建設工作順利開展等工作。同時,也對先導區海洋減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條件保障和建設、運行的財政保障負責。
市海洋與漁業局被授權為先導區建設的具體實施單位,并承擔制訂先導區建設方案;基礎地理、減災業務化、社會經濟等基礎數據的調查、收集和整合,建設先導區海洋防災減災綜合管理系統;開展設施漁業和海洋牧場的災害風險評估;海洋災害調查與評估及相關損失統計工作以及開展重點防御區選劃及警戒潮位核定工作并設立相應標識物等多項工作。
國家海洋局海洋減災中心則承擔著先導區海洋減災業務體系頂層設計,指導和協調先導區建設;指導海洋災害風險防范、綜合研判與應急、評估與救援等海洋減災能力建設與提升;減災業務培訓和交流等相關工作。并在技術和項目方面為先導區提供支持,將海洋減災相關成果應用于先導區建設。
另外,國家海洋局煙臺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在先導區建設中將擔任先導區建設的技術支撐;承擔海洋災害觀測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建設;觀測預報等相關業務數據的收集和整合以及觀測預報業務培訓和交流等相關工作。
先導區具體的建設項目是怎樣的
先導區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將利用4—5年時間,針對濱州市海洋災害及環境突發事件特點,統籌海洋觀測監測和預報預警能力,增強海洋災害風險防范、綜合研判與應急、評估與救援等,實現海洋減災業務成果的整合、集成與應用,實施項目計劃分為兩期。第一期包括《濱州市海洋防災減災綜合管理系統》和《典型海洋設施漁業風險防范》兩個建設項目。
《濱州市海洋防災減災綜合管理系統建設項目》計劃投資800萬元,以打造濱州市海洋防災減災綜合管理系統信息平臺為核心,整合海洋與漁業數據資源,集成視頻監控、觀測預報、實時監測、減災基礎數據、減災產品、應急管理,基于空間地理信息的個性化展示與多層疊加分析,形成可視化的信息集成顯示“一張圖”,為海洋災害的災前、災中和災后風險評估和災情分析以及防御對策支持方案進行可視化模擬仿真顯示。該項目已正式啟動,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將于2017年底完成。
《典型海洋設施漁業風險防范項目》針對風暴潮災害(含近岸海浪、海冰),開展設施養殖受災破壞機理分析與風險預警技術服務產品研發應用。主要涉及我市海洋功能區劃中的養殖用海區域。該項目針對濱州海水養殖從工廠化養殖、海水養殖、池塘養殖到灘涂養殖等種類較多,在北方地區的海水養殖業中具有代表性的特點,探索打造海洋災害對海洋設施漁業的預警和風險評估系統,為漁民、養殖戶提供直接的服務,為漁業生產保駕護航。該項目計劃于2018年完成。
二期實施方案正在編制中,但主體目標已明確,就是落實中央35號文件和國家海洋局剛剛印發的指導意見各項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實現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三個轉變”,提升我市的海洋減災綜合能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海洋經濟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