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全部

闖紅燈、逆行、騎車看手機……有些外賣小哥路上真“拼”

來源:魯北晚報·濱州傳媒網

作者:

2017-04-19 10:28:04

魯北晚報-濱州傳媒網訊 當前,隨著各大網絡平臺的不斷發展,網絡訂餐的便利服務越來越普及,外賣對于很多上班族來說也非常的實用和方便。但是,當你在馬路上逛街時,是否被隨意穿梭的外賣小哥驚嚇到?當你在駕駛汽車時,是否被冷不丁冒出來的外賣電動車逼得猛踩剎車?市民劉先生近日向本報記者反映,4月17日下午,他開車在市黃河五路和渤海十一路紅綠燈口,綠燈直走往黃河六路,只見一輛黃色的外賣電瓶車從黃河五路闖紅燈,向渤海十一路方向行駛。劉先生表示,當時外賣員沒有任何躲避車輛的意圖,車速飛快,差點撞上正在過馬路的一對小情侶。

昨日,記者在市區黃三渤八和黃四渤七兩個路口,就外賣騎手不規范騎行現象進行了蹲點調查。

外賣騎手:最怕晚了顧客給“差評”

經過近三個小時的蹲點觀察,記者發現,在上午12:00到下午1:00這個時間段,該路口送餐外賣的騎行人員最為忙碌。記者在市區黃河三路渤海八路路口進行了一個粗略的統計:在中午送餐的兩個小時里,大約共有30多名外賣送餐人員在路口通過,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外賣派送人員是遵守交通規則的,但也存在個別送餐人員闖紅燈、逆行、邊看手機邊騎車等違反交通規則的現象。

美團外賣配送團隊的騎手小李向記者介紹,他們每天的工作時間基本集中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以及下午4點到晚上9點這兩個時間段,期間如果訂單不多就可以休息。就工作時間而言,他覺得還是比較自由的。就工作量而言,平均下來一天大概能配送30到40單,還能夠接受。

雖然該工作沒有什么精神壓力,但是他們最怕的就是顧客給“差評”,在這方面顧客絕對是“上帝”。“一般來說我們都不會超時,如果超時,顧客就可能會給一星或者兩星的‘差評’,公司會有相應的處罰措施,會影響我們月底的評分,從而影響績效考核。”小李告訴記者,根據公司的考核措施,他們送一單的提成為5到6元,每個月每人累計有5分,評價等級共分為一到五個等級,如果顧客給打了“差評”,評了一星級或二星級,這一單的績效分就會被相應扣掉0.3-0.6分。不僅如此,如果一個月累積的“差評“比較多,這個月的績效騎手評定就會很低,平均每一單的評分就會很低,從而影響月底的績效工資。所以顧客的評價很重要。

做騎手這一行,除了要盡量避免差評,還要盡可能地多拿訂單,而訂單基本都集中在飯點,這也讓他們不得不加快送餐速度。據小李介紹,根據公司的規定,一個月送的訂單越多,每單的提成也就越高,因此,除了怕被給”差評“,他們最怕的就是沒有訂單,“如果訂單量正常的話,一個月拿到手的有三四千元。如果訂單多的話,一個月估計能有六七千。反正只要訂單量能保證,工資還是很不錯的。”

訂餐平臺:違規行為會被處罰

記者從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等幾家網絡訂餐平臺處了解到,騎手的電動車主要由騎手個人自帶,目前對外賣電動車的管理,行業也還未形成統一規范。幾家網絡訂餐平臺均表示,他們很重視對騎手的安全培訓

針對配送人員的安全問題,美團外賣相關負責人表示,要求送餐騎手必須使用規范的電動車,騎行過程中必須佩戴頭盔和相關護具,并在騎行過程中嚴格遵守各項交通規則。“每一位送餐騎手入職時,都會接受公司專門的安全教育培訓,只有通過培訓考核才可以上崗。”不僅如此,片區負責的領導也會不定期的去巡邏檢查,如果發現闖紅燈和不帶頭盔的現象,我們會針對情節惡劣者會進行相應的處罰,發現一次處罰50元。美團外賣市區西片區梁先生告訴記者。

訂餐市民:理解騎手的工作但還是安全為先

“幾十分鐘必達”的行業規則,壓迫著外賣騎手們,他們不得不在規定時間里送達。倘若遲到了,客人不滿意投訴了,外賣小哥將面臨公司的處罰,也可能是上司的一句‘你明天不用來了’。”對有穩定收入的人來說可能感受不到,但是對于來自外地打工的外賣騎手來說,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他們本身賺錢就不容易,現在還要扣錢,當然會做不顧生命危險地做闖紅燈、逆向等等各種違反交通法規的事。市區黃河五路濱州學院對面一家曾經做過配送外賣的老板張先生告訴記者,可以想象,一份食物從開始做,到送至在顧客面前,這要壓縮在30分鐘里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外賣騎手闖紅燈是絕對錯誤的,如果這樣的話,我寧愿不訂餐。催得緊不是闖紅燈的理由,我覺得,工作辛苦能理解,但交通規則必須遵守。”市民皮女士對記者說。大家使用外賣服務的時候,確實應該應該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更應該對他們說一句謝謝。但是外賣騎手自身也應該堅守住遵守交通規則這條底線。如果搶先了幾分鐘,但是付出的代價可能是自己和別人的生命。

記者手記:

“外賣騎手”本是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舉手投足間體現的也是一個城市的文明素養。但是這樣的“橫沖直撞”,不僅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危險,也破壞了“文明出行”這張城市名片的氛圍。

記者在幾個小時的調查中發現,路口闖紅燈、逆行等違反交通規則的現象不僅僅是“外賣騎手”們,也包括一小部分不遵守交通規則的普通市民。如何把這張“文明出行”的城市名片做好,不單單需要“外賣騎手”的努力,更需要我們每個市民的遵守和參與。

目前,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已經進入了“攻堅”階段,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內容關乎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文明城市的創建更離不開每一位公民的參與。(魯北晚報全媒體記者 時 晨 實習生 劉國軍)

[責任編輯:楊凡、王春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萌寶們的“夢幻海陸空”軍事演習

萌寶們的“夢幻海陸空”軍事演習

寶寶們聽到指揮員的口令后,依次邁著整齊的步子進場了整齊的隊列國昌實驗幼兒園姬秀麗園長上臺致辭爸爸媽媽代表上臺宣誓寶寶代表上臺宣誓國...[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7-04-19
博興興福鎮聘請安全專家問診查隱患 排查整治保平安

博興興福鎮聘請安全專家問診查隱患 排查整治保平安

為全面貫徹落實全縣板材行業集中整治暨安全生產隱患“大快嚴”行動推進會議精神,加強隱患排查治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4月17日,興福鎮聘...[詳細]
齊魯網 2017-04-19
濱州市沾化區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會議召開

濱州市沾化區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會議召開

近日,濱州市沾化區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會議召開。會議主要貫徹落實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濱州市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會議精神,深入總結...[詳細]
齊魯網 2017-04-19
濱州市城區首座設立“第三衛生間”的公廁開建

濱州市城區首座設立“第三衛生間”的公廁開建

4月18日,位于渤海十六路、黃河二路西南角的公廁開工建設。該公廁是我市城區首個設立“第三衛生間”的公廁,計劃于10月份建成啟用。[詳細]
濱州日報 2017-04-18
沾化區實行區級領導文明創建“1+4”包保責任制

沾化區實行區級領導文明創建“1+4”包保責任制

為進一步加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力度,深入推動創建迎評工作,沾化區實行區級領導文明創建“1+4”包保責任制,每位區級領導包保1個鄉鎮(...[詳細]
齊魯網 2017-04-18

濱州-濰坊將建濱海快速鐵路 設濱州站按時速350公里建設

4月17日,記者獲悉,山東省發改委在濰坊組織召開新建濱州至東營至濰坊濱海快速鐵路項目預可行性研究評審會。新建濱州至東營至濰坊濱海快速...[詳細]
東營網 2017-04-18

濱城區市西街道:這里一顆草莓種出16個口味

時下草莓熱賣,可一樣是草莓,這里的草莓能種出來16種口味。去年,他來到市西現代都市農業創業就業園,租種了100余畝地,建起了合作社。[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7-04-18

我市第26次社科優秀成果獎申報開始

近日,由市社科聯組織的全市第二十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選推薦申報工作展開。凡我市個人或集體于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內發表的論文...[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7-04-18

博興縣出租車車主領96萬元車補 每車4518.77元

截止到4月5日,博興縣所有出租車駕駛員已經領取2015年成品油價格改革財政補貼,此次享受油補待遇的出租車共有213輛,具體補貼為每車4518.77...[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7-04-18

濱州市啟動城區公共交通系統文明評選

4月18日,我市舉行“城區公共交通系統2017年度文明駕駛員、文明公交車、文明出租車和優秀站務員評選活動”啟動儀式。今年是我市創建全國文...[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7-04-18
30多畝小麥一夜被毀 損失數萬

30多畝小麥一夜被毀 損失數萬

近日,家住陽信縣洋湖鄉堤口劉村的村民打來熱線反映,他們地里的小麥出現了發黃枯死的現象,懷疑被人打上了除草劑。今年二月份,有人以鐵路...[詳細]
濱州傳媒網 2017-04-18

濱城區“五個突破”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新跨越

一季度,濱城區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1.45億元;。13個項目累計到位區外資金6.78億元...[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7-04-18

彭李全區率先開啟拆遷模式 一周拆完90戶

4月12日,濱城區彭李街道棚改拆遷現場傳來好消息,自4月5日開始,該街道在全區率先開啟拆遷模式,僅僅一周時間,順利完成拆遷90戶、90個舊...[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7-04-18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