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北晚報
2017-03-28 09:53:03
近日,濱州市對近期居民養老保險工作進行總結,我市高度重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創新,全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事業從無到有,從試點推行到全面覆蓋,逐步成為深入民心的重要民生工程。
今后,我市將進一步鞏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成果,完善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相結合的待遇支付政策,強化“長繳多得、多繳多得”的激勵機制,研究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保障水平正常增長機制,穩步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全面推動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平穩健康發展,努力開創我市居民養老保險事業新局面。
穩步提高保障水平
我市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確保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投入,按照“雖然地處山東西部,但在民生保障水平上逐步按東部地區標準執行”的工作定位,進一步完善部門協作機制,及時解決常態化工作中的資金撥付、經費保障、信息共享等問題,根據經濟發展、財政收入、物價變動等因素,研究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保障水平正常增長機制,穩步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自2012年起連續5次提高了基礎養老金標準,由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目前的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其中經濟開發區和北海新區提高到每人每月125元和135元。
健全完善政策體系
立足“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重點解決好農民、農民工、被征地農民、城市無業人員和城鄉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2016年政府為1.11萬重度殘疾人代繳了居民養老保險費,確保了應保盡保。建立“多繳多補、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通過增加補貼標準,鼓勵選擇較高繳費檔次,通過增發基礎養老金鼓勵長繳多得。解決制度銜接問題,理順居民養老保險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之間的轉移接續問題,消除中青年群體的參保疑慮,盡早實現由“制度全覆蓋”向“人員全覆蓋”的轉變。建立了一次性撫恤金制度,切實解決死亡不報、冒領養老金等現象的發生。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89.75萬人,其中64.51萬名60周歲以上老人每月享受養老金,累計發放養老金35.2億元,社會化發放率100%。
切實提升經辦服務水平
大力推動基層服務公共平臺建設, 92個鄉鎮辦按照規范化要求全部建立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所,在社區和行政村建設規范化人設服務站371個, 5478個社區和行政村全部聯網,并配備了勞動保障協理員。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行新農保遠程網絡村級經辦服務系統,目前,我市在5245個行政村已布放自助金融終端設備5600臺,農民持銀行卡或存折就可在本村的自助終端機上領到養老金,查詢賬戶余額,還可在村里的百貨、農資超市、衛生室刷卡消費。去年“濱州智慧人社”手機APP正式上線,市民只需在手機上下載軟件就可查詢個人權益記錄、繳費、待遇資格認證等十幾項業務。
深入做好政策宣傳
把握輿論導向,保持政策宣傳“長流水”、“不斷線”。不斷創新宣傳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宣傳,開展趕大集送春聯、送政策,入農戶送祝福等活動,在不同時期有針對性的選擇不同的宣傳主題。在制度試點之初,開展了以“參加新農保 享受新生活”為主題的宣傳活動。隨著制度的深入,2011年開展了以“新農保 新變化”為主題的宣傳活動。之后每年都確定不同的宣傳主題,在居民個人繳費期間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高密度的集中宣傳。在宣傳形式上,突出簡明清晰、通俗易懂,使廣大居民看得明、算得清、記得住,引導適齡居民積極參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期間,我市編繪的《“新農保 新變化”農民漫畫集錦》,有18幅作品代表山東省載入人社部新農保宣傳冊。
扎實推進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
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本著先易后難、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原則,認真摸清全市底數,加強調研督導,確保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落實到位。我市已有2.82億元被征地農民社保資金落實到個人賬戶;共有57837人享受待遇,累計發放被征地農民社保資金791.6萬元。
記者 高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