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1日訊 11月21日,濱州市委宣傳部召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濱州市海洋發展和漁業事業工作有關情況。邀請濱州市委海洋辦主任,市海洋發展漁業局黨組書記、局長殷梅英,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新貝,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海洋科科長劉愛委,濱州市海洋與漁業監督監察支隊副支隊長高文祥介紹海洋發展和漁業事業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殷梅英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濱州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陸海統籌、向海圖強,為海洋強省建設展現了濱州擔當,為富強濱州建設貢獻了海洋力量。
強化經略海洋意識,海上濱州建設全面起勢。為深入落實海洋強國、海洋強省重大戰略,2019年濱州市委成立了高規格的海洋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設在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充分發揮海洋委辦公室作用,統籌協調服務海洋委成員單位、縣區、部門,圍繞“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做好經略海洋文章。濱州港獲批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成為省會城市群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四港聯動”破題起步,通江達海的水運體系、港城融合的發展藍圖加快構建。海洋生態環境持續好轉。海洋產業體系日趨完善,14個主要海洋產業、10個其他海洋產業、11個海洋相關產業一應俱全,形成了以海洋化工、海洋漁業、海洋交通等傳統產業為主導,海水淡化、海工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多點突破的發展格局。
完善海洋監管體系,用海服務保障規范高效。嚴格執行《海域使用管理法》,認真落實海洋功能區劃、海域權屬管理、海域有償使用等一系列法規制度,推動海洋管理使用邁向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編制發布《濱州市海洋功能區劃》,科學劃定1896平方公里海域主體功能。承擔海域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海洋資源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2個國家級試點,自主開發海域海島“一張圖”管理系統,在全省推廣使用。
壯大臨海特色產業,經濟發展質效顯著提升。深入落實鄉村振興、新舊動能轉換和黃河國家重大戰略,強化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培育壯大海洋新能源、海水綜合利用等戰略新興產業,提檔升級海洋漁業等傳統優勢產業。海洋新能源全面起勢,魯北鹽堿灘涂千萬千瓦級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納入省規劃,國內最大的單體光伏漁業項目投產運營,全市建成并網海洋風電、光伏項目32個,新能源成為濱州市第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海水淡化產業從無到有,產能規模躍居全省第3位,打造了海水綜合利用濱州模式,在全省予以推廣。種業育繁推全面布局。獲批建設國家級對蝦聯合育種平臺,全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對蝦品種占全國的1/4,苗種環渤海市場占有率達50%以上。
不斷深化改革創新,開放發展動能更加強勁。深入落實“雙型”城市戰略,改革組建市海洋發展研究院,打造應用型科創服務平臺。強化學術帶頭人作用,打破院內機構界限,自主組建科研團隊,破除職稱聘任終身制,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活力迸發,為全市海洋和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科創動能。
扎實做好民生服務,海區漁區秩序和諧穩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做好民生實事,讓群眾共享海洋和漁業發展成果。保障漁業生產安全。建設海上“藍色救護驛站”、智慧海洋執法平臺,配套升級漁船安全救生設備,全面提升了漁業生產本質安全水平。促進漁民增收致富。嚴格落實黃河禁漁、海河禁漁、海洋伏季休漁制度,保護漁業資源休養生息,保障漁業可持續發展。推行漁民互助保險、水產養殖保險補貼,推動海洋觀測預報、水產疫病診治從無到有、從粗到精、從弱到強,堅定不移為漁民群眾生產生活保駕護航。
十年來,濱州市海洋和漁業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濱州將牢牢鎖定高質量發展這一戰略目標,以創新驅動、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為導向,突出要素保障、產業發展、民生服務、安全監管四個方面,增創海洋經濟發展新優勢,為更高水平的富強濱州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