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2日訊 10月20日-23日,“綠色先行”山東媒體行活動在沿黃部分市開展。10月22日,閃電新聞記者走進濱州市惠民縣李莊鎮,對當地的繩網產業進行了采訪。
惠民縣李莊鎮的繩網產業自車馬挽具演進而來,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大街小巷繩車響,家家戶戶是工廠”是改革開放初期繩網產業發展的真實寫照。現如今,全鎮共有繩網企業2700余家,加工業戶4600余戶,規模以上企業7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9家,相關從業人員7萬余人,產品涵蓋建筑安全繩網、體育用繩網、勞保用繩網、生活用品繩網、農業用繩網、漁業用繩網、軍工用繩網、航天用繩網8個系列300多種產品,繩網市場份額占全國80%以上,產品出口103個國家和地區,繩網產業年產值達160億元。獲評“中國塑料繩網之都”“中國繩網名城”“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近年來,該鎮堅持園區化布局、集群化發展,培育了金冠網具、恒大網業、波濤化纖等一大批行業領軍企業,從業人員突破10萬人,上榜全國紡織行業百億產業集群,形成了規模大、企業多、鏈條長的產業格局,一個國家級特色繩網產業集群正強勢崛起、加力塑成。
近年來,李莊鎮還投資1200萬元建成繩網文化體驗中心、成立全國第一家繩網先進技術研究院、全市第一家繩網生產力促進中心,成立全省第一處繩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并完成10余項地標、團標的制定,成立了山東省繩網質量檢測中心,并建成全國第一個繩網產業大數據平臺和繩網產業精準招商大數據平臺,搭建全縣第一個智慧李莊綜合慧治平臺?;菝窨h先后出臺《支持新型繩網產業發展12條意見》等優惠政策,為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李莊鎮始終將可持續發展放在首位,鎮域范圍內所有企業的生產設備已全部完成煤改電工藝,涉氣企業實現光氧設備全覆蓋,成功將聚酯中空纖維單絲應用到繩網,推動PPAT和聚乳酸酯(POE)在覆蓋環保抑塵網中應用,解決繩網二次污染問題。
同時,深入實施“互聯網+繩網”雙網融合工程,電商數量達到3600余家,線上交易額突破25億元。連續5年被評為中國淘寶鎮,成功培育21個中國淘寶村,總數為全市第一、全省第三。
惠民縣李莊鎮黨委書記李鵬告訴記者李莊鎮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組織開展提質、增效、擴綠行動,推動繩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了繩網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下一步,李莊鎮將繼續堅持“綠色先行”,加快中國繩網產業新城建設,推動繩網產業向千億級集群進軍,全力打造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幸福美麗新李莊,奮力譜寫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閃電新聞記者 郎坤 王飛飛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