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2日訊 在濱州北部的沾化區濱海鎮,一項獨特的“漁光互補”養殖項目正悄然改變著當地的漁業生產方式,為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據悉,該項目巧妙地將光伏發電與鹽田蝦養殖相結合,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創新養殖模式 實現“上光下漁”和諧共生
濱州沾化鹽田蝦以其高蛋白、豐富的微量元素而備受市場青睞。沾化區濱海鎮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自然環境,成為了鹽田蝦養殖的理想之地。然而,傳統的養殖方式面臨著資源消耗大、環境壓力大等問題。為此,國網濱州供電公司攜手當地養殖企業,創新性地提出了“漁光互補”養殖模式。
在該模式下,光伏電站被巧妙地建設在蝦池上方,采用25度角固定方式安裝,以達到最佳的發電和遮光效果。這一設計不僅確保了光伏電站的穩定發電,還有效降低了蝦池的水溫,為鹽田蝦提供了一個更加適宜的生長環境。據統計,遮光后的蝦池水溫下降1-2度,養殖單產因此可增加2-3倍。
綠色能源助力 推動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
“漁光互補”養殖項目的實施,不僅為鹽田蝦養殖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還在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光伏電站的年發電量折合后,可減少標準煤消耗超12萬噸,相當于為大氣環境減少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這一綠色能源的應用,不僅降低了養殖企業的生產成本,還為當地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濱州沾化鹽田蝦“漁光互補”養殖項目的成功實踐,充分展示了綠色發展的新魅力和廣闊前景。隨著“漁光互補”養殖項目的成功實施,濱州沾化區正逐步成為綠色發展的新標桿。未來,三方將繼續深化合作,進一步推廣這一綠色發展模式,為更多地區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和模式,為實現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郝愛印 陳帥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