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全部

無棣:60萬畝鹽堿地小麥平均畝產1000斤 農業部門多措并舉保豐收

來源:閃電新聞

作者:周建輝

2024-06-09 10:46:06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9日訊 無棣縣60萬畝鹽堿地小麥開始陸續進入完熟期,當地的種植戶正在加緊搶收小麥,小麥收成創造了當地歷史新高,當地農業農村部門也是采取了相關舉措,確保夏糧豐產豐收、顆粒歸倉。

無棣縣棣豐街道種糧大戶梅榮超夫婦的3000畝麥田里,多臺聯合收割機械正相互配合,將顆粒飽滿的小麥收割下來,翻滾的麥浪讓他們喜上眉梢。“每畝產量1000多斤,收入1200多塊錢,總收入是360多萬,我們要比去年多收入60多萬。”梅榮超告訴記者。

當地的麥田普遍是鹽堿度3‰以下的鹽堿地,往年平均畝產穩定在800斤左右,而今年在當地,像梅榮超這樣的小麥產量不是個例。“今年小麥的長勢非常好,你看這個畝穗數,還有籽粒的飽滿程度,都比去年要好,從目前的收獲情況來看,畝產量大部分都在1000斤左右。”無棣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姚海燕說。 

高產除了得益于全幅勻播、一噴三防、光合細菌等農機農藝融合技術的推廣應用,還與冬天的“瑞雪兆豐年”息息相關,大雪起到了預防病蟲害、保溫、促分蘗、保墑等作用,加上春天雨水較多,不僅致使產量增加,農民種植成本也有所下降。

今年無棣縣預計可產出6.3億斤(31.5萬噸)小麥,為保障顆粒歸倉,當地強化農機機手作業技能培訓和安全演練,強化筑牢減損就是增收的理念,目前農機手機收損失率均在1%以下。“現在正確的操作聯合收割機,收獲損失上再降低一個百分點的損失率還是比較容易做到的,我們無棣縣60萬畝小麥每畝減少10斤的話,那么全縣就可減少小麥600萬斤,就是相當于多種了6000畝小麥。”濱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正高級工程師陳恩明表示。

今年上半年,無棣縣落實農機購置補貼760萬元,麥收時節本地小麥聯合收割機達到530多臺,為確保麥田順利搶收,農業部門在山東高速無棣收費站等高速出入口,聯合設立農機跨區作業服務站,開展綠通農機快檢,確保400多臺跨區作業農機按時按需到達麥田搶收作業。“我們合理調配、統籌調度近1000臺套的先進小麥聯合收割機開展社會化服務,并聯合各農機合作社、經銷商、農機生產廠家共成立了17支農機應急搶修服務隊,提前購置價值15萬元的收割機割刀、傳動鏈條等易損零部件,對全縣麥田進行劃片定責,確保機械發生故障在第一時間得到搶修,真正做到成熟一片,收獲一片。”無棣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農機服務中心主任蔡建昭向記者表示。 

閃電新聞記者 周建輝  無棣臺 吳云峰 報道

[責任編輯:周建輝 王春雷 徐紅梅 郭常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陽信:“廢沼液”變“農家寶” 小麥增產促豐收

陽信:“廢沼液”變“農家寶” 小麥增產促豐收

陽信縣流坡塢鎮種植大戶段海燕說:“我這個麥子還有得兩三天就收割了,你看這籽粒飽滿,確實跟沒有沼液的就是兩個成色。你看這個小麥發紅,...[詳細]
閃電新聞 2024-06-08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濱城區歷史文化展廳正式啟用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濱城區歷史文化展廳正式啟用

據了解,濱州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暨濱州民間剪紙陳列館濱城區歷史文化展廳開館儀式的成功舉辦,不僅是一次文化遺產的展示...[詳細]
閃電新聞 2024-06-08
慶端午 送粽子|濱州城管開展“揚端午文化·樹道德新風”主題活動

慶端午 送粽子|濱州城管開展“揚端午文化·樹道德新風”主題活動

6月6日上午,濱州市城管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工會以“揚端午文化·樹道德新風”為主題,開展端午文化道德講堂。最后,志愿者們來到中海公園,...[詳細]
閃電新聞 2024-06-07
濱州:電子社保卡取號服務已恢復 3.2萬余人次可享受

濱州:電子社保卡取號服務已恢復 3.2萬余人次可享受

今日起,濱州市政務服務中心使用電子社保卡取號服務已經恢復,特此公告。截至目前已有3.2萬余人次享受到了電子社保卡取號的便捷服務,獲得...[詳細]
閃電新聞 2024-06-07
高考首日!濱州25652名考生走進考場 場內場外激情洋溢

高考首日!濱州25652名考生走進考場 場內場外激情洋溢

2024年夏季高考于6月7日至10日舉行,濱州市共有考生25652人,全市共設有7個考區、15個考點、863個考場。上午8點鐘,在濱州市各縣區各高考考...[詳細]
閃電新聞 2024-06-07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