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9日訊 無棣縣60萬畝鹽堿地小麥開始陸續進入完熟期,當地的種植戶正在加緊搶收小麥,小麥收成創造了當地歷史新高,當地農業農村部門也是采取了相關舉措,確保夏糧豐產豐收、顆粒歸倉。
無棣縣棣豐街道種糧大戶梅榮超夫婦的3000畝麥田里,多臺聯合收割機械正相互配合,將顆粒飽滿的小麥收割下來,翻滾的麥浪讓他們喜上眉梢。“每畝產量1000多斤,收入1200多塊錢,總收入是360多萬,我們要比去年多收入60多萬。”梅榮超告訴記者。
當地的麥田普遍是鹽堿度3‰以下的鹽堿地,往年平均畝產穩定在800斤左右,而今年在當地,像梅榮超這樣的小麥產量不是個例。“今年小麥的長勢非常好,你看這個畝穗數,還有籽粒的飽滿程度,都比去年要好,從目前的收獲情況來看,畝產量大部分都在1000斤左右。”無棣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姚海燕說。
高產除了得益于全幅勻播、一噴三防、光合細菌等農機農藝融合技術的推廣應用,還與冬天的“瑞雪兆豐年”息息相關,大雪起到了預防病蟲害、保溫、促分蘗、保墑等作用,加上春天雨水較多,不僅致使產量增加,農民種植成本也有所下降。
今年無棣縣預計可產出6.3億斤(31.5萬噸)小麥,為保障顆粒歸倉,當地強化農機機手作業技能培訓和安全演練,強化筑牢減損就是增收的理念,目前農機手機收損失率均在1%以下。“現在正確的操作聯合收割機,收獲損失上再降低一個百分點的損失率還是比較容易做到的,我們無棣縣60萬畝小麥每畝減少10斤的話,那么全縣就可減少小麥600萬斤,就是相當于多種了6000畝小麥。”濱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正高級工程師陳恩明表示。
今年上半年,無棣縣落實農機購置補貼760萬元,麥收時節本地小麥聯合收割機達到530多臺,為確保麥田順利搶收,農業部門在山東高速無棣收費站等高速出入口,聯合設立農機跨區作業服務站,開展綠通農機快檢,確保400多臺跨區作業農機按時按需到達麥田搶收作業。“我們合理調配、統籌調度近1000臺套的先進小麥聯合收割機開展社會化服務,并聯合各農機合作社、經銷商、農機生產廠家共成立了17支農機應急搶修服務隊,提前購置價值15萬元的收割機割刀、傳動鏈條等易損零部件,對全縣麥田進行劃片定責,確保機械發生故障在第一時間得到搶修,真正做到成熟一片,收獲一片。”無棣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農機服務中心主任蔡建昭向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