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8日訊 近年來,濱州市博興縣博昌街道深挖“孝文化”資源潛力,以“老年人需要什么,我們就干什么”為目標,探索實施“孝德博昌·大美夕陽紅”社區居家教育養老新模式,為本土社區養老服務提供了有益經驗。
“孝德博昌·大美夕陽紅”社區居家教育養老模式,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通過一段操、一餐飯、一堂課“三個一”實踐模式予以推進,旨在鼓勵老年人親身參與、自助互助,在全天候的活動中,助推老年人生命面貌和精神狀態煥然一新,真正實現“助人自助”的服務使命。
“一段操”,拍出快樂健康晚年。以《黃帝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為理論依據,參照中醫經絡循行走向,在輕松愉快的背景音樂中,由工作人員帶領老年人跟隨導語進行自我拍打和相互拍打。每天20分鐘的拍打養生操,不僅幫助老年人疏通氣血,更有效減少老年人的孤獨感。
“一堂課”,活出精彩五福人生。成立社區老年生命大學,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圍繞養生保健、倫理道德、家庭教育、心理疏導等主題,通過歌曲、游戲、戲劇、舞蹈、觀影等方式進行學習,通過理論學習和生活實修,幫助老人收獲五福臨門(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
“一餐飯”,吃出濃郁溫馨味道。搶抓縣民政局孝善食堂創建契機,委托博興縣素時光公益餐廳按人均15元的標準提供合理膳食、營養均衡的家常飯菜,其中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政府補貼3元后自己僅需支付3元就可享受上門供餐服務。這不僅有效解決了上班族子女沒時間為老人做飯或老年人自己做飯營養搭配單一的問題,更給老年人搭建起了交流互動的平臺,讓老年人走出“小家門”,走進“大家庭”。
作為“文化養老”的有益探索,“孝德博昌·大美夕陽紅”項目的“三個一”模式,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實現了資源的有效鏈接和良性互動,讓“老年人每天有事做、每天有進步”,進而反哺家庭、消除矛盾,助力和諧社區建設。經過近一年的實踐探索,5個試點社區每天約300名老年人參與其中,大家的文化素質、道德修養、健康指數、人際交往等各方面有了顯著提升,不少老年人表示,自己的高血壓、糖尿病指標下降了,困擾多年的失眠、精神衰弱也得到緩解,脾氣變得柔和了,家庭越來越和睦,真正做到了“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